第一百二十四章 筹备(1 / 1)

加入书签

当天上午,徐堂义辞别指挥使胡瑾,来到安东卫署衙办理好相应的书人。不读书求个功名,为什么要来当兵?”徐堂义接关又问道。

这时候旁边一个中年妇人插嘴说道:“是啊,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你不好好在家读书,去当兵干什么?”

徐堂义听到这话,眉头一皱,转脸对那妇人说道:“这位大嫂,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怎么好男就不能当兵了,你看我招的这些兵,哪个不好正儿八经的棒小伙子?”

那位妇人自知说错了话,在众人的一阵哄笑声中,一声不响的离开了。

这时那位书生才说道:“您就是徐千户吧?我觉得何家镇比大明所有的城镇都有前途。何家镇的何公子是一位有抱负有能力的人,以后跟着他干一定能出人头地,而书生在军队里更容易出人头地,比考科举容易得多,所以我决定放弃科举报名当兵去。”

“好样的,我的军队中确实需要识字的。你算一个,来报名吧!你叫什么名字?”徐堂义高兴的说。现在当兵的大都是文盲,识几个字的人哪有愿意当兵的?像上次调拔丁壮去当卧底,想找个识字的人就非常困难,从三百人里面才找到一位读过半年书的周志。徐堂义当然能认识到士兵认字的重要性,而且何志远也说过以后军队使用火器,士兵识字很重要。尤其是炮兵,不但要识字,还要学会数学,才能把炮打得准。

所以有识字的人来当后,徐堂义就格外重视,面前这位如果不是读书人,就凭他那个小身板,肯定是不会让他报名的。

“宋夫臣,字远图。”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还没问表字呢,自已就说了出来。在明朝,只有读书人才有自己的表字,普通老百姓,随便起个阿猫阿狗的名字就能叫一辈子。

徐堂义开始用毛笔在报名表上记录。这个报名表是何志远亲手设计的,它与普通的表格不太一样,何志远将一张纸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中间画一条虚线分隔。两边事先用红笔写好相同的编号。纸张大的部分需要填写报名人的姓名、年龄、住址、相貌特征,大约身高等信息。填写好后,在中间分隔线上骑线写上报名者的名字,然后沿虚线用铁尺压住后撕下来,报名者拿着纸张小的部分作为报到的凭据。

徐堂义边问边写,不一会便填写完成。然后撕开,把小张条交到宋夫臣手中说道:“这张纸条要收好了,五天后拿着它去何家镇丁壮队报到。”

宋夫臣接过纸条答应一声后并没有离去,而是说道:“徐千户,我看你这里缺一个帮你执笔的,今天我就留下来帮你吧。”

徐堂义听到这话,非常高兴。确实如他所说,他现在就缺一个识字的人帮忙。心想这个年轻人看来不但识字,心眼还挺灵活,并不迂腐,以后要是表现好,肯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于是徐堂义便答应了他的要求,留下来帮忙执笔记录。

恐怕连宋夫臣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年后,正是因为自己报名当兵这一举动,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所有日本人的命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