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三、手榴弹(1 / 2)

加入书签

后山嶙峋乱石中,突然一声炸响,响声在山谷中不断回荡,橘红火光闪过,烟雾升起,碎石飞溅。wap.

周围几丛灌木被瞬间打得粉碎,栓在五六步开外的无辜山羊也发出一声惨叫,然后惊慌四窜,可窜出两步就站立不稳,挣扎一会儿栽倒在地,血水刷刷流淌出来,染红干燥的土地。

严申跟着世子,目瞪口呆的从十几米外的石头后钻出来。

靠近一看,爆点四周掀一个不大的弹坑,四处石壁上有破片打出的白痕甚至几寸孔洞,而栓在爆点四五步外的山羊这时候已是奄奄一息,破片在它身上打出好几个洞,其中一个致命的在脖颈处,想必断了动脉,此时已经血流满地。

山羊口、鼻、耳朵中都流出血来,显然是爆炸的冲击导致的。

即使已不是第一次见,严申依旧觉得震撼,一双腿都在打颤,他几乎可以想到如果那东西在他脚边炸开会是怎么一副惨状,只怕死无全尸。

更加令他惊讶的是,那东西居然是用自己所制的黑粉造出来的!

世子称呼它为黑火药,他终于明白怪不来世子再三让他制作时小心谨慎了,这东西......

这几天世子让铁匠用生铁铸造各种奇怪的半圆铁壳,然后在模具中加槽,制出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各种壳子,塞入黑火药,一直都在后山用来炸石头和羊。

他不明白世子想试什么,只知道这东西如晴天霹雳,令他心惊胆战。

.......

李星洲在试合适的外壳。

比起枪管,炮管,手榴弹的外壳对材料要求不高,铸造工艺上也没有难度,但经验和知识总是一点点积累的,手榴弹也在不断改进,加强,使之更加合理和更具威力,加强其杀伤力。看。毛线、中文网

可别小看这些小而细微的改进,这个过程持续整整数百年,而他成为先辈探索的坐享其成者。

手榴弹的外壳无疑铁是最合适的,而且要生铁。

生铁脆且强度低,而且容易铸造,容易碎裂,因为不需要更多复杂工序,在模具外设置凹槽,能使外壳在爆炸中迎着凹槽的位置开始有规则破裂,形成高速飞行的破片。

通常来说人们印象里进攻代表威力大,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因为进攻往往意味着对于机动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会在体积、重量、以至于威力上对手榴弹有所限制。

而防御性的武器,往往有着固定架设、对体积、重量、威力、物资消耗都相对宽松的限制,反而更注重威力射程等方面的指标。

进攻手榴弹和防御手榴弹之间的差异就符合这个规律。

李星洲学习了美国进攻手榴弹设计的理念和经验,设计了这种有凹槽的外壳,加之接上一个竹筒手柄,没有好钢材之前,精密引线也能制作,但成本太大,得不偿失。

所以依旧采用点燃火绳引爆的方式,竹筒手柄用于防水,方便携带,保证雨天也能将火绳点燃。

火绳制作则更加方便,普通棉线用油浸泡,晒干,再掺入火药粉就行。

他这几天实验的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外壳破片碎裂情况,以及装药多少最适合,结果发现椭圆外壳的碎片碎裂是最均匀的。

爆炸时候外壳像气球一样被吹胀破裂,沿着凹槽碎裂成众多破片,杀伤半径足有五六米的样子,甚至更远。

对于进攻性手雷,这种威力已经合适了,这是后世积累的经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