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高中时光 陆氏(2 / 2)

加入书签

8月2日,族长八十大寿,摆宴。

今天族里来了很多人,其实这年头已经不兴族长这一套了,所谓族长也没什么实权,就是大爷爷年轻时帮过族里很多人,族人感念,所以都是诚心前来祝寿。

由于人太多,所以寿宴没有摆在酒店里,而是摆在了马路上。

今天,陆家村的一条辅路摆满了桌椅,路的两边是新盖好没两年的二层小楼,小楼中间拉着一排排彩旗,彩旗迎风飘飘,别有一番风味。

坐在寿宴席首位的是一位面带刀疤的老者。

这位老者就是今天的老寿星,陆氏当代族长陆十。

陆十右手边是他的内人,一位头发花白却依然英气十足的老奶奶。

陆十左边是一位面容慈善的老人,这位是陆野的六爷爷,名叫陆勤。

六爷爷身边是六奶奶。

六奶奶身边是七奶奶。

七奶奶身边是七爷爷,七爷爷是陆野亲爷爷的双胞胎哥哥,名叫陆通。

陆通身边是陆顺,陆野的亲爷爷。

按理说双胞胎应该长的一模一样,可陆野这俩爷爷长的却并不相同。

二老虽然五官长的一样,但是两人的面部骨骼形状却是有所不同。

陆野的爷爷长相周正,面部骨骼与常人无异。

而七爷爷的面部骨骼却有些偏猿,嘴部骨骼有点前凸。

所以明明是一样的五官,可放在不同的脑形上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

陆野一直很好奇自己这俩爷爷到底是同卵双胞胎还是异卵双胞胎。

你要说是同卵双胞胎吧,这脑型问题怎么解释?

你要说是异卵双胞胎吧,两人任何一个五官拿出来单看,长的一模一样!

两位爷爷一把年纪的,谁也没测过dna,测dna这事老人忌讳,没人闲着没事找骂。

同卵、异卵能咋地,反正都是亲兄弟。

说完陆野的亲爷爷,桌上就只剩一个人没有提到了,那就是此刻坐在陆顺另一边的吕秀了,陆野的亲奶奶。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主桌的这几位爷爷之间是什么关系?

想弄懂这个关系,又得从陆野的高祖父说起了。

陆野的高祖父叫陆开,有五个孩子,其中老大陆立、老二陆刃、老五路勇是男丁,三人皆入了族谱。

现在的陆氏族长陆十是陆立的长子。

六爷爷是陆刃的次子。

而陆野的七爷爷和亲爷爷则是陆勇的长子和次子。

正常家庭都是以同父为基础排次序的,比如大爷、二叔、三叔,大姑,二姑、三姑,这些人都是同一个父亲。

可为什么陆野的爷爷们却是以同一个爷爷为基础排位呢?

这是因为当年鬼子进村,陆野的二爷爷、三爷爷、四爷爷、五爷爷在抗战中牺牲了,人丁减少,所以才改成了如此排位。

好在大太爷和二太爷各有一子留存,不然可就真绝了后了。

鬼子进村那年,陆野的大爷爷陆十才15岁,其余几位爷爷年纪更小,最小的陆通和陆顺还不满一周岁。

所以鬼子进村时,陆野的这八位爷爷没有一个是有子嗣的。

直到鬼子投降滚出,陆氏子弟才开始婚配。

陆野这四位爷爷一共有9个儿子,4个女儿,加上各自配偶,分坐两桌。

陆野这桌,同辈的刚好10人凑一桌。其中9人是陆氏子女,1人是“长孙”配偶。

觉得陆野这辈人少?

陆野的六爷爷只比陆野亲爷爷大两岁,其小儿子年纪比陆野姑姑还小,二十出头,还没结婚。

陆野的七爷爷年幼时一心求武,走南闯北的学了一身本事,中年时才娶妻生子,其儿子才比陆野大两岁。

您看看,陆野这几位爷爷加一起共有9个儿子,其中两个还小,剩下7个如果不是有人做了双倍贡献,现在连9个孙子孙女都凑不出来。

也就大爷爷年长一些,其大孙子年满30岁,已成家。

其余同辈男丁里,按年龄算,陆野居然排第二!

到点,上菜,开席。

在陆家村里,席面上最大的菜是鱼。

地方习俗,菜中鱼最大,其余山珍海味,再稀再贵,在这也只能做小,叫不得主菜。

宴席上的酒是低度白酒,族里一般喝38度的,用三两三的杯子。

小辈还在上学的不许喝酒,只能喝饮料。

不管是酒还是饮料,第一杯都必须自己倒满,这叫门前杯。

大爷爷领头喝第一口。

这里和东北不一样,东北讲干杯,族里规矩是“六起”,且不许碰杯,喝前点桌。

所谓“六起”就是一杯酒分6次喝完,“六”为顺,“起”意发达,喝完“六起”,顺利发达。

菜第一口吃鱼,年年有余。

这一顿吃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族里老一辈吃的两眼通红。

陆氏老人遍天下,不止国内,走出去的也有不少。

现在天南地北的,今儿个有的族人来了,有的没来,有的还有联系,有的早已不知所踪,算算年纪,有些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世。

会不会有想落叶归根却无人操办或自觉没脸回来的也不曾可知。

感慨过后,还是要走,毕竟已在别处生了根。

天下宴席终有散,万般不舍又奈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