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章 幽州篇 太后(1 / 2)

加入书签

秋夜,雒阳南宫东观,荀泰坐在一张鹿皮长椅上,急迫的催促着,实在令在下佩服!佩服!”

荀泰哼了一声,显然并不在意这样的恭维:

“怎么,我可是有大将军令牌,东观典籍我可以随便看。”

“大人误会了。如今天子修道,公卿重财,勋贵夺权,就是值馆的博士,也都甘愿去做藩王和勋贵的西席,许久不踏足这儒林史馆了。荀大人莫说是在此读书,就是把东观搬空了,恐怕也没人干涉。”

“那你来做什么?”

“下官听说,大将军行将出征,特来献策。”

荀泰眉毛一挑,放下了手中的《商君书》,饶有兴致的问道:“怎么,你不赞成出兵?”

“并非不赞成。只是担心大将军北上剿匪,要是有人趁机兴风作浪,大将军恐怕会吃亏。”

荀泰听得云里雾里,皱着眉头说道:“有话直说!”

李儒讪笑了一下,微微点头道:“下官斗胆,猜测大将军所顾忌者,应该便是‘董侯’了吧……”

皇长子刘辩自幼被董太后收养,坊间人称“董侯”。

“你的意思是先杀了刘辩,除去后顾之忧?”

“哎哎!下官可不是这个意思!”

李儒连连摆手,靠近了荀泰,低声道:

“天子修道,不问政事。如果朝中有变,十常侍所依赖者,唯有董太后!”

“董太后……”荀泰细细品味着李儒的话。

董太后,即当今天子刘宏的生母,是刘辩与刘协夺嫡之争中,刘协一方最为坚定的支持者,更是后宫中身份最高贵之人。

可如果她死了,这“后宫最尊贵之人”的身份,就将属于何进的妹妹何皇后了。

“具体呢?”

“这里不是说话地方,此事机密,最好当面向大将军说。”李儒还是一脸微笑,不过这微笑的背后,多了一分自信和自得。

几日后,雒阳永乐宫内,董太后迎来了每月最喜欢的一道菜——鄱阳鱼生。

在太监内侍所传递的纯金托盘中,一片片切的像蝉翼一样生鱼片散发出晶莹的亮光,好似展翅的白羽仙鹤,彰显着皇家珍馐的高贵气派。

“哀家这辈子,也算是富贵到头了,可是这四海美味什么都尝遍了,皆是味同嚼蜡。唯有这食鱼生一事,成了每个月的盼头。说起来,还是当年陈球进贡的那盘鱼生,最为晶莹剔透,鲜美异常。唉,斯人已逝,空留余味啊……”

陈球,曾官居永乐少府,与董太后相熟。后因谋诛宦官,死于太监之手。

董太后用银筷夹起一片粉嫩的鱼生,睹物思人,发出一声叹息。

身旁的宦官提着尖细的嗓音说道:“禀太后,皇后听闻今日膳谱中有鱼生,想起往日太后食鱼生后常有腹痛之感,特地请教了御医,亲手烹制了‘藜芦青莲汤’,据说有驱虫清热的功效……”

董太后端起“藜芦汤”,刚要喝,叹了口气,又放回漆盘,叹了口气说道:

“难为皇后有这份孝心,可是她要是能不在别的事情上气哀家,哀家不用喝她这汤,也能身体无忧,颐保万年。”

太后岁数大了,喜欢自言自语。皇帝一门心思修道,皇后和自己政见不和,老太太已经许久没有体己人说说话了。

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从一旁跑了出来,一股脑趴到董太后的膝头,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说道:

“皇祖母……皇祖母不要生气,鱼生不好消化,协儿给您顺顺肠胃……”

说着,男孩一双粉扑扑的小肉手在董太后的腰身上拍了起来,吓得侍从宦官们连忙要伸手制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