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第六十七章杏林宦妻6(1 / 2)

加入书签

离宫前,苏绵没忘了去静悦宫辞行。

她给朱励诊了脉,这些时日,他用药的效果非常不错。安昭仪也说他症状好了许多,总不忘对苏绵说些感谢的话,又赠些点心瓜果。

皇帝朱琰还年轻,且后宫人多,迟早还会有皇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朱琰不喜欢朱励,但凡宫里再得个皇子,将来那太子之位,都不会是朱励的。

别的暂且不说,光是眼下,淑妃娘娘肚子里,便已经怀上了龙胎。

安昭仪出身卑微,朱励又不得宠,他母子不受欺负就不错了,少有肯真心相待的人。唯有苏绵,在朱励的病上是真的费了些工夫的。早些时朱励怕苦,连药煎好了,都是苏绵先尝,再将方子调整到好入口些,才给朱励喝。

如今朱励还不到九岁,却已经非常懂事了。他不再怕苦,为了能早些治好病,每回药端上来,他都是一口气喝掉。

他听说苏绵要离京一段日子,心中十分舍不得,苏绵走时,他牵了苏绵的手,亲自送她到门口。

朱励仰着头问:“杜太医为何要离京?”

“为了……给更多的人治病。”

他用一副老成的语气说:“那你要努力了。”

“殿下也要努力,”苏绵笑了笑,“要好好念书,按时吃药。只有身子强健了,日后才能做大事。”

朱励垂眸,半晌不语。“他们说我愚笨,父皇不喜欢我,以后也做不了大事。”

苏绵愣了愣,她知道宫中素来就有这些闲言碎语,只是,这些人未免太猖狂,嚼舌根也不知背着点人,让小孩子受这些委屈。

她俯低身子,问道:“先生可有教过,笨鸟先飞,勤能补拙?”

“教过。”

“教过就好了。殿下不必听别人的,一个人能有多少真才实学,能做多少大事,靠的是自己,不是旁人怎么说。”

朱励不善表达,只是用力地点点头,牵着她的手上紧了紧。

苏绵以为沉默的孩子不会再说什么了,朱励却又扯住她,一本正经地说:“听闻当年,路督主入宫为奴时也才八岁。他既做得了大事,我日后也可以。”

苏绵惊了惊,看了眼四周,做了个禁声的动作。

“殿下这话没

错,但只能在臣面前说,千万不能对别的人说。”

这样的话若让路江月的人听去没什么,但若是让朱琰的人听见,这孩子不知是福是祸。

朱励点头。

苏绵辞了回来,见安昭仪赠的瓜果十分新鲜,她一个人也吃不完。于是分了挽秋一些,又亲自下厨房用鲜果做了几样点心,给路江月送去。上回的点心弄坏了,桌上剩下的也不知道他最终吃没吃。她这回,不是求人,是道谢去的。

通禀之后,薛临来唤她进去,一边走着,他说,恰巧淑妃娘娘也在。

苏绵问:“那会不会不方便?”

“哪儿有什么不方便的,淑妃娘娘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您见着就知道。娘娘听见你来了,特意地说想见见你呢。”

“见我?”

“是啊。”薛临笑道,“您在太医院,那可是一战成名,现在宫里头,上到太后,下到宫女太监,谁不知道您的大名?”

“……”苏绵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身为一个太医,她不是靠医术扬名,居然靠的是战斗力。实在是……汗颜。

她一边走,一边搜索原主记忆中,关于淑妃史霜兰的信息。

脑中浮现出一个衣着华美、笑容烂漫,言行之中透着一派自然天真的女子,原主对史霜兰的印象,正如薛临所说,心直口快,没多少城府,挺招人喜欢。

只可惜,后来淑妃小产,不仅失了孩子,身体也完全毁了,最后郁郁而终,死在病榻上。原主也因此事被陷害,朱琰武断下了结论,认为是原主害淑妃小产,于是,原主被赐死在冷宫。

淑妃与路江月正在喝茶说话,苏绵刚到门口,便自觉地站住了脚。她听见,淑妃正提起她的名字。

“阻止杜若去流光殿,路哥哥定是为了我。是怕皇上有了他,我便会失宠么?”

“娘娘多虑了。如今娘娘怀着龙嗣,位分又居后宫之首,自然会圣宠不衰。”

苏绵回头看了薛临一眼,薛临忙轻声解释道:“史路两家是世交,娘娘与督主小时候便见过面,这些,皇上也是知道的。”

苏绵想想也是,既然叫她过来,便是没什么可隐瞒的。史路两家既有交情,依史霜兰的性子,她若遮掩,朱琰必不能容她,她

大方地来见路江月,朱琰反倒觉得正常。

朱琰的皇后是在登基不久便没了,红颜薄命。后来,宫中位分最高的,就属这位淑妃娘娘。虽然目前看来,丽嫔更得宠,但淑妃怀孕,地位稳固。

她这些年能在朱琰和路江月之间活得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大概要多亏了她这简简单单的性子。

苏绵进屋,行了礼,将一盒子点心放下,便听史霜兰笑道:“杜若果然生得灵秀动人,容姿不凡,难怪能让皇上惦记。只是……”

她略踌躇了一下,当真是心直口快:“只是,看着不像太医,倒更像太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