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2 / 2)

加入书签

皇后和贵妃对视一眼,都笑得“意味深长”。

保康眨巴眼睛。

“你知道疼媳妇儿,额涅自是高兴。额涅明儿和你太子妃嫂嫂说一声。”皇后如是回答。

“明儿有点仓促。这是大喜事儿。也要去钦天监请一个日子,好好准备一番祭祀灶神。”贵妃娘娘如是回答。

保康赶紧道谢,又说了一个小笑话逗乐两位长辈,拿着他额涅给的“龙凤书帖”,嘻嘻笑出来坤宁宫。

贵妃娘娘的身体情况保康沉默。

保康本想和他额涅问问有关于五妹妹的事情,只能另外找机会。

慢悠悠地踱步回来乐福堂,吩咐人去找胤禵来一趟,他开始写帖子。

“纳吉”和“纳征”,纳采、问名之后的婚嫁六礼之中重要两个礼,也是婚嫁三书中的前两书,聘书订亲之书,礼书聘礼清单,所以它们非常重要。

朝廷为了打压大婚大嫁的奢靡风气将其合二为一,自然更为重要。

聘礼清单自有他汗阿玛、额涅、礼部等等人负责,而他要亲自去打两只大雁,亲自写一个“龙凤书帖”才是诚意。

红绿描金书帖,精致华贵,展开后,四折六面,封面有“龙凤呈祥”、“鸾凤和鸣”、“天赐良缘”等等吉祥字样。

保康沉思片刻,提笔在第一页的吉祥颂辞后面写下“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第二页的双方当事人籍贯地址,第三页的双方出生年、月、日、时,第四页的媒证姓名等等,那就直接写了。

保康对着上面那行字端详片刻,非常满意“大清国京城紫禁城爱新觉罗氏保康”,嗯,很好。

这边保康将写好的帖子放在一边,准备晚食的时候拿给他额涅,开始整理大清的科举考试考核官员的利弊纷争,那边胤禵也跑来乐福堂。

“保康哥哥”人还没到,声音先到,十六岁的少年郎意气风发的模样。保康就笑“这么快先等等,我写完这一段。”

“保康哥哥你尽管忙。”

胤禟面孔发光,眼睛发光,整个人都发光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保康哥哥找他,那一定是有正经差事,他的小心肝儿“砰砰”跳,一屁股坐在窗户口的罗汉床上,自顾自用着茶点,就觉得今儿的茶点也格外美味。

偶尔抬头看一眼保康哥哥写字的侧脸,摸摸自己的脸,又开始念“阿弥陀佛”。

他这辈子是没办法追上保康哥哥的长相了,看看保康哥哥,明明比他大十岁,好像比他大四岁。哎,只能在保养上下下功夫,努力拉低差距了。

不过,或者还有一个办法,想想未来瑞亲王妃的长相,就连他额涅也赞不绝口,说从未见过的标志姑娘,胤禵对他的下一代又心生一咪咪希望娶一个和瑞亲王妃一样美丽的姑娘。

这边胤禵浮想联翩,怎么求得保康哥哥帮助,求求他汗阿玛同意,让他自己选福晋,或者给他选一个一顶一的大美人儿,甚至想到,家世方面低一点儿没关系,反正他哥哥们的妻族家世就没几个怎么好的

那边保康理出来思路,刷刷几笔写下来大致章程,打算后面再细细地琢磨具体操办方法,放下毛笔,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腕。

初春疏朗的太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投下一片明亮,胤禵不经意看一眼忍不住啊嗷叫“保康哥哥,你,怪道人说保康哥哥是大清第一明朗少年郎。刚刚胤禵还说哥哥比胤禵大四岁,这一看”

简直比他还少年

胤禵瞪大眼睛,对老天爷的偏心眼儿大大的不服气。就见他保康哥哥特淡定淡然的模样。

“皮相而已,看人要看内在。”

特漫不经心的语气。

胤禵“”

胤禵慢半拍反应过来,他和保康哥哥对上从来就只有吃瘪的份儿,深呼吸、深呼吸笑得一脸讨好“保康哥哥找胤禵有何吩咐胤禵一定办好。”

保康笑“也没什么大事。”

胤禵“”保持微笑不放弃。

“之前在山西实行一条鞭法进展顺利,朝廷在全国推广也挺顺利,可时易世变,新的问题又出来。你胤禛哥哥要实行摊丁入亩,保康哥哥也认为时机到了,可以开展彻底的土地改革。”

胤禵的眼睛瞪圆嘴巴张得鸭蛋一样大。

“保康哥哥琢磨琢磨,其他地方尚好,但南海地方特殊,清查土地主持改革的人选必须灵活有担当,正义不古板,更有勇气,知道兵事,谦虚学习改革事宜,能做实事,敢当大事”

胤禵盯着他保康哥哥的嘴巴,浑身热血上涌,想大声说“我去”,不敢。

南海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保康哥哥一手打下来的地盘,即使保康哥哥休养六年出海四年,那里的人也只认保康哥哥更何况那里的人,当地各族人前朝遗民外来洋人阿拉伯人日本人朝鲜人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

他真没有信心可以搞定他们。

保康笑笑,抬手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常的好似在说今儿天气真好我们去西山打猎。

“保康哥哥和汗阿玛推荐胤禵,胤禵可以考虑考虑,大约两三天后就要定下来。”

胤禵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出来乐福堂的。

保康哥哥那根本不用说了。

大哥,太子哥哥、三哥、五哥、六哥,都是打小儿跟着保康哥哥南下北上。

亲自参与南海统一,大清和沙俄的战事,大清和沙俄谈判。

他大哥十七八岁就跟着大军去打缅甸,胤祐哥哥、胤禩哥哥和胤禟哥哥都跟着。

他五哥也不到二十岁就去南方和江南整顿吏治。

他们还一起出海四年,胤祐哥哥那年不到二十岁也偷偷跟去了。

胤禵清晰地记得,在他的犹豫中,得知保康哥哥和其他四位哥哥已经偷跑出发的时候,自己那个后悔挫败的心情。

如今,保康哥哥给他一个机会。

胤禵恍恍惚惚的,不知不觉人来到永和宫大门口,愣愣地看着请安的宫人,撒腿就跑。

不管他额涅同意不同意,他一定要去。他要去找五哥帮忙。胤禵一鼓作气跑出宫跑到他五哥的府邸,听他嫂嫂说五哥不在,就自个儿坐在外书房门口干等。

他一定要去

胤禵莫名意识到这是他的第一个机会,很可能是唯一的机会,最后的机会,他一定不能放过他一定要去。

胤禵一夜没回宫和他亲哥哥的谈话且不提,保康这边和胤禛开展的各项改革措施慢慢有了大体方向。

二月十八日,皇上召开八旗议事会,商议有关大清改革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土地分配制度,吏治整顿,会议争论两天,皇上、太子、瑞亲王、直郡王的坚持下,一半以上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

二月二十一日,皇上和二十名汉家亲近大臣在南书房商议,有关于儒家士族的未来发展,变革中的大清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部门增设,那些部门取消气氛极度压抑。

瑞亲王,不用说了;代表汉家儒学正统的太子,这次也站在改革这一边,他们能怎么办可是他们如何愿意将自己手里的利益分出去可是他们不愿意又能如何

三月初八,大清查在整个大清火热展开,牵连其中的官员不计其数,不说其他地方,光是京畿之地和江南之地,就空出来官位八百零一个。

巡抚总督这些不算,官场的基础知府、县令也纷纷掉马,整个大清的官场大地震中,人人惶恐不安。

可是这次皇上不管事儿,瑞亲王亲自坐镇,谁也不敢去求情。

什么你说和太子求情,太子这次转了性了啊。和直郡王求情直郡王的武人脾气,先吃他一顿敲打再说;至于活阎王胤禛阿哥哈哈,更不用提。

关键空出来这么多官位,还不赶紧的

大清国的老百姓都陷入空前的疯狂中。

无他,他们的瑞亲王说,特殊时期特殊办法,他本人亲自面试,只要是大清子民都可报名。天下人可不是要疯狂

农、工、商阶层的人疯狂,士大夫集团也疯狂,各个阶层的人都疯狂。即使瑞亲王说,因为是特殊办法,所以要取消官员们的三十亩或者五十亩土地免税制度,免徭役制度等等,当然俸禄是不变的

天下人还是疯狂。

有哪些耳聪目明的老士族哭得涕泪横流,恨不得一头撞了柱子;李光地、熊赐履等等人也都哭得稀里哗啦,可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亲王就这样,办成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