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 79 章(1 / 2)

加入书签

华夏武院,平民学院。

自从苏瑾给平民班学生上了一堂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外实践课,并给他们画出了一张大饼,不,应该说只要练出华夏内劲就前程似锦后,平民班学生哪怕最没干劲之人,也是动力十足,更别说本就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那些人。

这其中尤以王延进步最快,本就资质上佳,再加上奖励所得修炼资源,练武速度进一步加快。

张硕不甘落后,奈何两人天赋差不多,又因着这次课外实践课心得体会之故,资源落后王延一截,即便因此而被族里村里看好,获得支持,跟武院奖励资源还是不能比,终究差了些,两人之间差距不减反增。

张硕并未就此认输,资源比不上,那就只能用努力来弥补。

时间是公平的,王延文武兼顾,练武时长自然比不了张硕,在张硕铁了心跟练武死磕之际,这个幅度并未迅速拉大,虽然进度有所落后,却依然紧紧咬着。

王延很快意识到这点,眉头轻蹙。这是世间规律,无法改变,现在是张硕,以后还有张三李四,茫茫多人

他只是京畿之地平民天才而已,算不上绝顶,又不像权贵子弟那样修炼资源充裕,不用考虑其他,只要专心习武就成。他这样的平民学生要想有成就,想要面面俱到实在太难,必须学会取舍。

权衡许久,王延决定,缩减学文时间,加大习武时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彻底放弃文之一道,只是尽可能合理分配时间罢了。毕竟他是武学生,孰轻孰重他心里门清。

苏瑾对华夏武院颇为关注,这其中尤以平民学生为最。

敝帚自珍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有其生存土壤,锦朝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传统,习武一道自然也未能幸免。不,确切地说,这一行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苏瑾举办武院初衷是给大家一个交流平台,培养更多武者,了解清楚状况后,他歇了这个心思。他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状况。

纵观历史,就没有哪一次变革轻易就成功,相反,每每都踏着鲜血前行。

苏瑾没有那么伟大,并不想做这样的伟

人,一切顺其自然。但这不代表他就什么也不做,冷眼旁观。

权贵子弟想法苏瑾约束不了,平民学生他要还不能影响到,那他这一世也算是白活了。

苏瑾一直盯着平民学院,很快,他就得到回馈。

王延将经他自身实践,确定更加贴近他们的内劲运转方式分享给张硕,就是良好开端。

苏瑾鼓励平民学生之间交流,当然,不仅限于口头上,还有实质奖励。

王延在确定张硕经他提点后,练武效率有所提升,立刻不加犹豫地上报学院。

苏瑾收到消息,仔细研究过王延略加改良的基础运行功法,确定真实有效,没有明显缺陷,不由面现笑容。

这真是良好的开端,王延再次得到武院奖赏,没有上次那么多,对他来说却也是不可多得的奖励,他很珍惜。

张硕见状,头皮都快被他挠秃了。同窗好友这么厉害,他要怎么办随即眼睛一亮,功法改良他做不到,不代表他干不了别的

张硕只是受王延影响最深的一个,王延两次得到武院嘉奖,其他学生受其激励,也开始拼搏向上。他们本就起步晚,要再不努力,那就永远追不上权贵子弟。

苏瑾看着平民学院武师傅们报上来的各种消息,大感欣慰。这是形成良性循环了,不枉他力排众议,开设平民学院,并对平民学生付出不少人力物力。

欣慰过后,苏瑾将目光放在华夏武学功法改良上。这事他一直在做,当然不止他一人,还有对功法改良有过实际经验或者感兴趣那些武师傅。

几个月下来,他们成果自是出了一些,不过着眼相对较高,并未把视线放在诸如王氏内家拳这样的大众功法上。

王延就是填补了这一空缺,这也给苏瑾提了个醒。大众功法比不上中高阶功法,适用范围却是最广,也最适合大批量打基础。

而但凡大众功法练出名堂,再转练其他更深层次的功法,成就通常都不会低。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越坚实,楼房也就越稳固,发展前景自然水涨船高。

中高阶功法都是往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未雨绸缪的确没错,但基础功法才是根本。就如苏瑾所练祖传内锻体术,品阶很高这点没错,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