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六十六封信(1 / 1)

加入书签

张厚风端来泡好的茶,分为两盏递给自己老爹和江北。

此时的两人,已经摆好阵仗,马炮齐备。

张大爷执黑,江北执红先行。

当头炮、跳马、拱卒子……开局双方落子如飞,江北攻势凶猛,张大爷防守也是四平八稳。

棋到中盘,双方在小规模厮杀后,终于开始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一兵一卒的争夺,都趋于绞尽脑汁。

张大爷每一步挪动棋子开始变得缓慢,江北则仍是攻伐果决,落子飞快。

江北的巡河炮气势汹汹,张大爷的连环马步步环扣。

一旁的张厚风原本以为江北会很快就丢盔弃甲,没想到竟然竟然能和自己老爹下到这种程度。

张厚风偷偷瞥了瞥注意力都集中在棋盘上的江北,此时的他完全不似平日里那般温润如玉,眼神里透着凌厉,嘴角抿起,神态认真。

这小子真是总能让人感觉到惊喜。

收回思绪,张厚风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棋盘上。

此时的江北主动选择了破釜沉舟的打法,比这张大爷和自己兑换了两只车。

双车兑换,江北只剩下两架炮,而张大爷则剩一对马。

这种局势已经开始对江北不利,双马的优势和变招远比双炮更多。

更关键的是,没了车,小卒子和马的配合,要比和炮的配合强很多。

张大爷完毕。

这些信里的内容驳杂,长短不一,有的洋洋洒洒四五篇纸,有的简短精炼,四五行字。

六十六封信,三十二个收信人,时间横跨三十余年。

江北不解的问道:“您这些信在多年前就写好了,难道90年代的时候他们就不在了?”

张大爷长呼了一口气:“老山·战役听说过吗?”

江北愣了三秒,随即点头。

相比于华夏历史上的无数场战役,这是一场在中小学史书上毫无痕迹的一次战役。

江北之所以了解,还是因为之前看过窦文涛一个纪录片。

“这些收信人都留在那里了,我们加强排一共三十四个人,只活下来两个,一个叫张祥林,一个叫唐军。”张大爷在说张祥林三个字的时候,指了指自己。

江北在听到老山两个字的时候,结合着信里的内容,就已经猜出了一些端倪。

尽管,信里一字不提关于战争,也从没用生者对死者叙说的口吻。

“您……”江北看着眼眶湿润的张大爷,欲言又止。

本名张祥林的张大爷继续说道:“唉,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还是忍不住。”

接下来,张祥林把那场几乎让他们排全军覆没的战役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江北全程可谓听的惊心动魄,战争是现代人无法想象到的残酷,因为再多的新闻稿和视频,都不能让人真切的体会到枪炮声就响在耳边时的感觉。

“我和老唐在排里是年龄最小的两个,所以班长他们把活下来的机会让给了我们俩……”张祥林讲到最后,声音已经趋于哽咽。

“您需要我帮您做什么?”江北递了一杯茶给张祥林,帮着他平静了一下激动的情绪。

张祥林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我想拍一部电影,在电影里,让张祥林和那些战友们死在一起,之前我找了很多编剧,写出来的东西,我都不怎么满意,所以这事儿一直都在耽搁。”

江北虽然不能对张祥林的痛苦感同身后,但他曾看过相关的纪录片,所以也多少能感受一些张祥林的情绪。

不过他完全没有创作剧本的经验,赧颜道:“您可能不知道,虽然我一直都是做文职工作,但却没有写剧本的经验,所以这事儿……”

“江北,你先别急着谦虚,你的文字我看过一些,功底很不错!而且你的摄影技术非常出色,能兼顾这两样的人,在国内很少,在这凤毛麟角里和我对脾气的就更少了。”

张祥林起初并没有这个打算,直到老唐给他推荐了江北两篇推文。

看到了里面关于黄鹤楼、故宫等建筑的文字后,他才萌生了这个想法。

尤其是在那两篇推文里,江北对故去的人的思考和剖析,不仅角度很符合他的胃口,且颇具他很推崇的哲学风格。

比如在故宫推文里,江北曾为溥仪写过一句话。

“历史记住了他是最后一任皇帝,而他的不幸和幸运,亦都来源于此。”

只这一句话,江北便打动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