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流民(1 / 1)

加入书签

张全回道:“老爷,这里距离京师有些远啊,只怕运输不便。”

张鹤龄说道:“不能只看京师,以后精盐需供应全国各地,这里靠近永定河,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距离京师、北通州和天津卫都很便利,只是要大规模生产的话,人书人才会穿长衫,于是问道:“这人是怎么回事?”

张全回道:“这个人我有印象,他不是流民,是个秀才,来京城参加今年的乡试,因为盘缠花光了,无处可去,便跟着我们来到南山,一是找个地方落脚,二来想赚些工钱,以备考试。只是这秀才平日书人都落魄成这样了,于是说道:“给他喂点水,清醒过后,带来见我。”

老管家带人将秀才扶到一边的凉棚,喂了点水,等对方有了意识,说道:“我家老爷要见你。”

这秀才连忙跪倒在地,说道:“大总管不要赶我走,我有力气,我去跟他们打桩子!”

老管家说道:“没说赶你走,老爷就是想见见你。”

说完,将人带到张鹤龄面前,张鹤龄见此人身体削瘦,面色苍白,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导致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秀才拜倒在地,口中说道:“见过老爷,学生杨怀瑾。”

张鹤龄又问道:“听说你是来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回老爷,正是,”杨怀瑾说道,“只是小人家境贫寒,住不起客栈,见老爷招募流民,便过来做工,老爷,学生还有力气,而且,学生还读过一些杂书,了解一些丹药的炼制之法,对制盐之法也略知一二,现在就去干活。”

“懂得还挺多,”张鹤龄笑了笑,问道,“教过书吗?”

“啊?”杨怀瑾愣了一下,回道,“在老家教过两年私塾。”

“那好,我准备在此地开办学堂,你来做先生吧。”

“这……”杨怀瑾愣住了,这都是流民啊,目不识丁不说,他们也没钱读书啊,在这办学堂,不是赔钱的买卖吗?

张鹤龄见他踌躇,问道:“怎么,不愿意?”

“不,不,”杨怀瑾连忙点头说道,“老爷吩咐,学生自当尽力。”

“那好,只是这些人大多不识字,需要从蒙学办起,你慢慢教,不要急。”张鹤龄又想了想,说道,“管你吃住,每个月给你二两银子,可好?”

杨怀瑾一听人家管吃住,还有钱拿,感动地热泪盈眶,倒头便拜,口中说道:“多谢老爷!”

于是,南山学堂正是启动,刚刚安置好住处的庄户们一听可以让孩子读书,而且还不要钱,消息迅速传开,所有人都奔走相告,一面感激这位大恩公,另一面,干起活来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作坊的工期明显加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建好了。

……

奉天殿中,弘治皇帝眉头紧皱,说道:“山西的流民如何安置,户部还没拿出章程吗?”

刘吉说道:“臣已责令户部尽快化拨钱粮。”

弘治皇帝摇了摇头,说道:“近年来天灾不断,又有白莲教趁势作乱,莫非上天认为朕这个皇帝当的不称职,特来警告于朕?”

刘吉赶忙说道:“陛下爱民如子,是天下公认的明君,只是天灾人祸,世事无常,臣等定竭力安置这些流民。”

弘治皇帝沉默半晌,带着一脸的愁容说道:“朕一直想不通,为何白莲教会长盛不衰,此时看来,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免滋生事端,还是朕这个一国之君做得不够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