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任命(1 / 1)

加入书签

萧敬斟了茶过来,弘治皇帝喝了一口,然后继续批着奏折,头也不抬地问道:“打探到什么消息了?”

萧敬回道:“启禀陛下,今日在寻芳阁,上高王朱宸濠举办了一场赛事会,参会的双方是求贤书院和南山书院,另外还有很多学子在场,大多是北直隶准备秋闱的秀才,还有一些是从全国各地过来举子。”

“南山书院?”弘治皇帝抬起头,问道,“就张鹤龄鼓捣出来的那个南山书院?”

“回陛下,正是。”

“人家搞赛事会,他去凑什么热闹?”

“陛下有所不知,寿宁侯对出来一副绝妙的对联,震惊四座,在场的读书人对寿宁侯佩服的五体投地。”

弘治皇帝来了兴趣,问道:“对联?什么对联,说来朕听听。”

“这上联叫做烟锁池塘柳。”

弘治皇帝愣住了,思索良久,这才说道:“这几个字满藏玄机,确实堪称绝妙,寿宁侯的如何对的?”

“枫燃锦江堤。”

“妙极,妙极!”弘治皇帝忍不住拍书人,不仅是顺天府,全国各地的情况都要掌握!”

“奴婢遵旨!”

文渊阁内,四位大学士聚在一起,徐溥说道:“顺天府上了奏折,弘治五年的秋闱即将开始,关于主考官如何定夺。”

秋闱即乡试,是秀才考举人,各省的乡试均在其首府举行,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是大三元中的第一元。

《明史·选举志二》记载:“主考,乡、会试俱二人。”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即正、副各一人,然后还有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他官员若干人。

一般来说,乡试的主考官由各省自行定夺,上报朝廷批复即可。但是北直隶比较特殊,因为北直隶的首府是顺天府,其辖区是京师,这就复杂多了,所以顺天府没有权利自己定乡试主考官,都是朝廷委派。

刘吉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说道:“翰林修撰王华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刘健说道:“王翰林乃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学识渊博,可堪此重任。”

刘吉不经意地笑了笑,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此事就这样定了。”

乡试在即,南山书院几位秀才正在备考,当听到顺天府主考官是王华的时候,张鹤龄气得直拍桌子,当下喊过来戚景通,吩咐道:“带两队人跟我走,我要去找刘吉谈谈!”

戚景通赶忙说道:“大人不可莽撞,刘吉乃内阁首辅,大人若是带兵前往,难免被人落下口舌,还请大人三思!”

张鹤龄怒道:“这个刘棉花,三番五次与我作对,今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日后还不知道做出什么过分的事。”

这时候,王守仁走进来,拜倒在地,说道:“大人对学生有知遇之恩,学生甚是感激,但是恳请大人万万不可在此时去寻事,学生等三年后再考就是。”

王华是王守仁的亲爹,老子当主考,儿子必须避嫌,不得参加考试。这便是刘吉使得小手段,让你明知吃亏,又无计可施。

张鹤龄叹了口气,说道:“刘吉针对我,使什么手段我都不怕,但是他不该打压你,你有状元之才,怎可平白浪费三年光阴。”

王守仁叩首,说道:“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我王阳明能够得遇大人,今生无憾,三年光阴又算得了什么。”

张鹤龄心中气不过,这是个哑巴亏,吃了也是白吃,俗话说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既然已经和刘吉撕破脸,以后的路上便绝对不可以让步,否则,自己迟早被人吃干剥净!

他细细思索一番,想扳倒刘吉,仅凭自己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早日培养自己的团队。当初成立蟒卫的时候,手底下的官职设定有指挥同知一人、指挥佥事一人、百户三人,由于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些名额大多空着,现在看来,时机到了。

想到这里,张鹤龄正色说道:“王阳明,科举也好,为官也罢,都是报效朝堂的途径,既然刘吉使出如此阴招,我等不能任其摆布,现在我正式任命你为蟒卫指挥同知,官居从五品。他想压制我的人,我偏不让他得逞,看他能如何!”

要知道,即便是考中状元,也不过是入翰林院,任翰林侍学,从六品的官,现在张鹤龄直接将王守仁提拔为从五品,比状元还大了一级,算是对刘吉的正面回应。

王守仁再次叩首,说道:“谢大人,阳明定不负重任!”

张鹤龄说道:“戚景通,你这和个百户也当了三个月了,现在任命你为蟒卫指挥佥事,以后蟒卫就靠你二人了。”

戚景通叩首称谢,张鹤龄又问道:“还三名百户的职位,不要空着,你们二人说说,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戚景通和王守仁对视一眼,然后说道:“李晨星擅长侦查和射击,可以胜任。”

“还有呢?”

“赵德龙天生神力,胆识过人,可以胜任。”

“还差一名。”

“薛刚自幼练过刀法,定兴一役,一人斩敌十七人,可以胜任。”

这三人张鹤龄都有印象,于是说道:“如此甚好,王阳明,下去拟一份名单,明日由我直接呈交陛下。”

这是自己手中的第一副牌,一定要打好。

这时候,门房急匆匆跑过来说:“老爷,外面来客人了,说是什么王爷,还带着一名女子,小的也不敢拦,人已经过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