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来点稀的好消化(1 / 1)

加入书签

正在专心煮粥的差人看到弘治皇帝在锅里搅来搅去,赶忙拦住,说道:“哎,你这是做什么啊,不吃别乱搅合啊!”

弘治皇帝猛地抬头,双眸似电,沉声问道:“是何人指使你们在这里煮粥?”

差人愣了一下,答道:“自然是知县大人。”

“蔚县共设了几处粥棚?”

“五处。”?”

“是

“都是这样的稀粥吗啊,哎,我说你们到底是不是来喝粥的啊,怎的问题这么多?”

弘治皇帝脸色极其难看,喝道:“将这两名恶吏拿下!”

牟斌一挥书人?”

“回陛下,正是!”

“你怎么会在这里?”

“回陛下,学生奉恩师之命,带人在此地开挖煤矿,不知陛下驾到,有失远迎!”

弘治皇帝看了一眼牟斌,又看了一眼萧敬,然后问道:“你又何时得到朕来蔚县的消息?”

杨怀瑾回过头去,看着一名将头伏在地上的年轻人,说道:“这位是蟒卫百户官李晨星,正在大同府一带公干,李百户在驿站察觉到了陛下的马车,于是来告知学生,前来迎驾。”

李晨星趴地上到现在也没敢说话,他本来是在大同府开拓车马行的路线,以及培养暗探,因为蔚县开挖煤矿,车马行在这边有很多生意,最近一直在这边忙活。作为搞情报的,皇帝的车队一进蔚县就被他发现了,但是李晨星胆子太小,生怕自己不懂规矩,冲撞了圣驾,便匆匆跑去煤矿上去喊杨怀瑾。

杨怀瑾在南山书院做先生,曾经教李晨星识字,在李晨星眼里,杨先生肯定知道怎么迎驾。

但是杨怀瑾也是头一次,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

李晨星看到人家介绍到自己了,更加惊慌,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不是,臣……臣……”

弘治皇帝看了萧敬一眼,萧敬会意,上前说道:“李百户不必惊慌。”

李晨星咽了口唾沫,说道:“臣……臣蟒卫指挥使司百户李晨星,叩见……叩见陛下!”

“李晨星?”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这个名字不错,可是你父亲起的?”

“陛下,臣的名字是大人起的。”

弘治皇帝一时没反应过来,脱口问道:“哪个大人?”

“蟒卫指挥使张大人,臣以前没有名字,当时快要饿死了,是大人收留,才活下来,大人又让杨先生教臣等认字,便如臣的再生父母一般,因此,说这个名字是臣的父亲起的也对。”

弘治皇帝笑道:“张鹤龄真的有这么好?”

“陛下,臣本事蔚县人士,夏季闹了旱灾才逃荒出去的,如今又闹起了雪灾,蔚县的百姓流离失所,每日靠着赈济粮食度日,也不是个事啊,大人便想了个法子,让杨先生带人在此地开矿,组织当地人来挖煤,做成无烟煤卖出去,有了银子就可以给灾民发工钱,灾民有了钱,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弘治皇帝问道:“无烟煤,又是什么?”

刘健有些兴奋,这事我清楚啊!

“启禀陛下,这无烟煤可代替木炭,价格低廉且耐烧,京师已经卖脱销了。”

“竟有此事,朕竟然不知情?”

萧敬赶忙说道:“陛下,煤是有毒的,这无烟煤刚刚出现在市面上,老奴还不能肯定是否完全无毒,不敢贸然在宫里使用。”

开玩笑,如果这煤烧起来有毒,出了事算谁的?

弘治皇帝点点头,说道:“这事也不怨你,但是,寿宁侯在此地开矿,为何事先不知?”

萧敬哆嗦了一下,小声说道:“是老奴失职,请陛下责罚!”

弘治皇帝早就跟萧敬说过,张鹤龄做什么生意,必须知情,因为要入股啊!

但是张鹤龄开煤矿,事先什么动静也没有,只是杨怀瑾带着一帮农民工跑到蔚县来,然后给灾民发了吃的,搭了草棚,便组织灾民开始挖煤。

谁成想,仅仅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寿宁侯便将无烟煤的生意做的这么大!

弘治皇帝转过身去,对杨怀瑾问道:“煤矿现在什么情况了?为何这些百姓都要喝稀粥?”

杨怀瑾答道:“启禀陛下,因为朝廷赈济灾区,大肆收购白米,导致市面上白米紧缺,矿上只好以面食为主,本打算搭配些稀粥或菜汤,但是实在买不到白米和蔬菜,工人们吃了肉夹馍,又干又咸,就来赈济的粥棚喝碗稀粥,这样好消化。”

弘治皇帝听完,整个人都不好了,灾民以肉夹馍为生,喝稀粥是为了……好消化?

不是说灾区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吗,这画风不对啊!

你说我这个当皇帝的,出来一趟容易吗?

不应该让我体验一下人间疾苦吗?

去球吧,老子要回京,再也不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