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善长(1 / 2)

加入书签

百姓怕两灾,一是天宰,二是兵灾。

因为这两灾,要你的命,你还没地方说理。

昨夜红巾进城开始,家家户户房门紧闭,赶紧藏好粮食银钱,还有家里的大闺女小媳妇。

只是百姓想象中的兵乱没来,除了大军进城时发出些声响外,这夜晚和往常一样。

而且,还有巡夜的更夫,沿街敲锣。

“红巾军替天行道,淮西子弟兵,只杀贪官污吏,不伤乡亲父老,与民秋毫无犯……”

百姓恨这大元朝不拿他们当人,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但同样也恨造反的不拿他们当人,烧杀抢劫祸害地方。

突然间拿刀的说不伤百姓,尤其是淮西子弟四个字,顿时让人心里安定许多。

清晨,百姓们战战兢兢的推开房门,街面还和往常一样。只是时不时的有带着兵器的红巾士卒,到处张贴告示。

有胆子大的老人,凑到告示前面张望,上面的文字不像官府写的那么文绉绉的,通俗易懂。

“各位乡亲父老,俺们造反是因为官府不给活路,实在活不下去了。俺们造反是为了杀出一个盛世,人人有屋有田能吃饱。俺们的刀枪只对朝廷贪官,不对百姓。大伙该咋过日子就咋过,外甥打灯笼,照旧。若有百姓受到欺辱,大营就在县衙,大伙可以告状。”

落款,濠州红巾左军指挥朱五。

许多百姓读着这样的安民告示,不由得笑了出来。告示写的,就好像唠家常一样。

这也是朱五的书人,必须优待。

“不敢当先生二字,将军唤俺的字,百室便可!”李善长纠正道。

“老李!”朱五想了一个你那么别扭的称呼,“城里铁料太少,我拨给你一万银子,你去筹集铁料招募工匠,有多少要多少。”

“将军要打造兵器?”李善长问道。

朱五点点头,兵器还好说主要是甲,官军的弓箭厉害。若是弟兄们都有铁甲,不至于死伤那么多。

而且如今好不容易有钱了,火炮的事必须安排上。一想到官军的土台子,甚至以后要面对的攻城云梯,楼车。朱五就牙痒痒,要是有炮,一炮就能给他们打成零件。

谁知李善长却似乎不太赞同,“将军,定远城中财物虽多,可也不能怎么用,一下就一万两?将军可知道,这钱能买多少粮食吗?

在下以为,如今官军新败,官府正是闻风丧胆之际,应该一边多囤积粮草。一边招募兵员。扫清定远周边,兵锋直逼和滁二州,如此一来,定远才能安稳。”

“两不耽误!”朱五笑道,“有句话咋说的来着,工什么什么事,必先什么什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善长一头黑线,这位朱将军应该不是如此粗鄙之人,怎么胡乱引用。

“对,就这话!”朱五说道,“往后还得打仗,就得让弟兄们书人,张嘴闭嘴就是天下,史书。

无奈之下,一句话脱口而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说完之后,朱五惊了。这是初中历史书上的话,未来朱重八平定天下的方针,当年考试考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