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包税(2 / 2)
农业时代,欠缴税款是常态。这倒不是说有多少官僚乡绅在里面上下其手,纯粹是农业常态决定的。要知道即便是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即便是已经包产到户了,也经常有农民拖欠农业税的情况存在。
即便是取消了农业税之后,农业税的尾欠问题也也依然存在。在新世纪,很多时候都是乡镇政府代农民缴纳了农业税。江西进贤县四万余户农民,在2000年到2002年期间,欠缴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等各项税费8400余万。
古代的农业看天吃饭,年景好,那就多收个四五斗,年景不好,那就少收个四五斗。在这种波动之中,要求农民们能够稳定的缴纳赋税,实在是有些理想主义,甚至可以说是苛刻。
杨渊是发自内心的想为农民做些什么,顺便再发一笔财。
“潜之的意思是?”
“我准备在壻水镇等处设置关所,所有在洋县过境货物,按比例征收厘金,有这些钱作为补充,降低小农身上的负担。”
叶天明看着杨渊:“比如说?”
“比如说一石大米若要入境,则其征收其价值的百分之一,若要有一石大米出境,则征收期价值的百分之十。”杨渊接着说道:“若有一瓶酒入境,则征收其价值的百分之二十,若一瓶酒出境,则征收其价格的百分之五十。”
叶天明嘴角却是带笑:“潜之这个法子,用来禁酒却比当年刘玄德收酒具来的巧妙。”
“如此一来,洋县之粮必然价格走低,倒是我再在乡间求购,或者用来酿酒,或者转卖到其他地方,以这中间的利润来偿付原本应该缴纳的税费。”
杨渊接着说道:“如此,只要在乡间稍微收取一些,便可能抵押一部分赋税,至少能够减轻一下小民们的压力。”
杨渊知道自己现在做不到减租减息,但这并不妨碍先在税率上面动动手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叶天明犹豫了一番:“潜之这个计划虽好,但我觉得这包税多半是得不偿失。”
“一开始是一定的,所以才要请天明兄来主持此事,我想请天明兄为我管理各路关所,只求少赔一些。”
杨渊估计自己搞出来的这个厘金很有可能会在刚刚上马的时候赔钱,不过赔钱也认了。
就算是赔掉一千两,那也是等于用一千两白银把税权从大明朝廷手里夺到了自己的手里。
这里面的意义可比一千两银子要大多了。
叶天明想了一下:“潜之兄,在下有一思虑,却是一定要讲出来。”
“叶兄请说。”
“若是城固那边有样学样,也设关所巧取豪夺,又该如何?”
叶天明很是担心地说道:“杨兄之法虽然巧妙,也算是一心为民,我只担心各地守臣学不到潜之的爱民之心,以此作为以邻为壑的手段,到处巧取豪夺。”
城固学不成,杨渊很想告诉叶天明,要是城固要学,那他就带着江家兄弟以及乡兵去把城固的关所给烧掉。
“叶兄不必考虑这些。”杨渊笑了笑:“这些事情留给俾斯曼就行了。”
“俾斯曼又是何人?”
叶天明颇为好奇地问道。
“是个泰西人,唉,不去管他,叶兄可愿来助我?”
“潜之兄有命,愚弟又怎可拒绝,不过士为知己者死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