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都城(三十五)(1 / 1)

加入书签

衣品阁内依旧是顾客盈门,里面的客人来来往往。周开源没事就会过来看看,毕竟这来来往往的客人送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周开源刚到店里坐定,就看到门口宋元清的身影,“清弟?”周开源看到宋元清这个时间过来,很是奇怪,“你今天怎么过来了?”卫府老夫人过六十六大寿的事情,都城里传开了,周开源只是知道宋元清要跟着忙活,并且之前也已经说过。这次这么早就急匆匆的过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周开源皱着眉看向他。

宋元清却没有想象中的急迫,看见周开源在店里,反倒放松下来。“大哥正好您在,给您看样好东西”,宋元清露出狡黠的微笑,向周开元招收,“你来看看?”

见宋元清露出这样的笑容,周开源就知道是有好事儿了。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几步过来结果宋元清手里的东西,展开看着,“这是,新图纸?”周开源看过一眼就惊奇的问。

“嗯,”宋元清接着说,“最近见到一个小朋友,从他那儿得到的灵感”,宋元清说着也坐下,端起茶来合理一口,转头对着一旁的肖管事赞道:“肖管事泡茶的手艺越发好了”。

肖管事冷不丁的被夸奖:“清少爷喜欢就好”,说着自觉得去忙别的事情了。

“大哥,你觉得这一套可还行?”宋元清问道。他一时灵感出来做出的设计也不知道行不行?

“不错,咱们上去再找师傅修订一下,我看可以这两天就赶制出来!”

“大哥,如果可以,我也有现成的模特人选,一会儿我就把人请过来测量尺寸。”宋元清觉得事不宜迟,尽早做出来,等到老夫人寿宴上还可以展示一把,无形的宣传一波呢。

“你最近事忙,就不要来回奔波了”,周开源道,“一会儿让师傅跟你回去,让他上门去量尺寸,免得你来回再奔波了。”

“如此也好,多谢大哥体恤。”宋元清道谢。

周开源让宋元清先坐一会儿,回头去二楼吩咐师傅,耽误了一会下来,招呼宋元清到了后面休息的小隔间去坐,“大哥,我就不坐了,难得来一次,我去宾至看一眼”,宋元清说着就要出门。却被周开源一把抓住,“跟我走吧,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的”,说着不由分说得抓着宋元清就往后面去。宋元清被他拽的踉踉跄跄的:“哎大哥大哥,我跟你去,来把我松开啊?”

二人一路说着闹着来到后面的小隔间,进来后周开源顺手关上门。一看这架势,宋元清主动开口:“大哥,我最近没得罪人,也没出来喝过酒!”一幅怂怂的模样。

“知道你是乖孩子”,周开源开口逗他。“不是这事儿”,说着,周开源从衣袖里抽出一沓东西递给宋元清:“知道你最近要有大开销,提前给你备下来的。上次忘记给你,这几天你又一直没来。正想着今天下午给你送过去呢,正好你自己就来了。”

宋元清听他说着,心里已经有数了,接过来一看,果然是银票。宋元清翻开看看,银票两张,各五百两。

“这?”宋元清猜是猜到了,“我……”宋元清刚张口就被周开源截住了,“不要有负担,咱们这一个月挣的就不止这个数,你安心拿着。到月底分红时给你扣出来。哼,才不会便宜你呢”。周开源一本正经的说。他这样都说清,也就不怕宋元清不收了。

不得不说,宋元清的合伙伙伴还挺了解他的,亲兄弟明算账。这样说开了,宋元清拿的也放心了。虽然这次寿宴他用不到多少钱,但毕竟周开源是真心为他想着的。

宋元清也不扭捏:“多谢大哥,哪我就厚颜收下了?”

见宋元清收下银票,周开源也不多留他,“我已经吩咐好了师傅,让他在马车那里等你,你先去办你的事吧,今天我就不留你了”。

“嗯,对了大哥,请帖由我二表哥送去了府上,到时候带着嫂子一块过来热闹热闹。我外婆念叨着嫂子呢”,宋元清提醒道。自从上次见过,卫老夫人对秦氏的印象很好,是在宋元清面前念叨过几次的。

“多劳老夫人挂念,到时候我们一定去!”周开源答应下来。宋元清办完了这边的事情,放心的迈出衣品阁的大门,正在门口处又碰到了熟人。

就见门前徐松正扶着徐嫣然下马车。而徐松是背对着宋元清的,所以他并没有看到宋元清。宋元清对徐家的这两姐弟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好感,就徐松说话时的那一脸酸样就让人倒胃口。为了自己的胃着想,宋元清也不想和他们对上。所以看见他们后连停顿都没有就走进了旁边的宾至。但他不知道的是,徐松没看见他,但下车的徐嫣然可是看清了。,皆原因无他因为宋元清这张脸真是太招人了。让人见过难忘。更别说当时在宴席上宋元清与卫宁康的亲近,她可是从头看到尾的。见宋元清像没看见他们似的进来旁边的店。徐嫣然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下店铺的招牌,“宾至?”她轻声的在嘴里念叨着。

“姐,你念叨什么呢?不是要来衣品阁做衣服吗,这都到门口了,还愣着做什么?”徐松在一旁不耐的说。

自己这个弟弟,有时说话真是不太讨人喜欢,可惜啊,讨人喜欢的又偏偏……,哎,真是烦人!徐嫣然心里烦躁,嘴里却没有这样说;“今天有劳二弟了了。”需嫣然说着还冲徐松笑了一笑,“有什么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找二弟呢”。徐嫣然忍着心中厌恶违心的说着。如果不是因为她自己出不来,真还以为谁愿意和他一起出来呢?

徐嫣然忍住心中不屑:“我们赶紧进去吧,免得在这里浪费二弟的时间”,徐嫣然说着,先是抬步走了进去。过几日就是卫府老夫人的寿宴,她可得好好准备,这次的机会可不多得。

忙碌的卫宁康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惦记上了,他下午一连送了徐、周和将军府的请帖。想着来时宋元清去了骡马街。打算着一会儿去那里接了他一块儿回家。

在宾至的宋元清,依旧在隔间里问话,徐管事事无巨细的向东家禀告着这几日的事情。前几日的客人中是有人再次提到了下雨有烟雾的怪事。这次好像有了个大致的方向。说是在青山附近。

青山是都城外的一座有名的神山,说是神山皆因山上的青山寺。青山寺在青山上建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原本只是做名不见传的小庙。据说是有一年恰逢都城大旱,土地龟裂,河水断流,眼看就要发生流民□□。这时的青山寺众僧众沐浴斋戒后连续五天念经祈福,终于感动上苍,降下甘霖,解了大旱,久了众多民众免于生灵涂炭。是以青山寺一时间名声大噪。此后香客信众就多了起来。此事经过众人一传十十传百的口口相传,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好多信众不辞辛劳从外地赶来。信众多了,各种捐赠也就纷沓至来,但青山寺的好名声也在于此,不管信众如何慷慨,青山寺的香油钱始终最高不得高过百两,追究其原因,不外乎是,钱财终是身外物而已,修佛修心罢了。有此一说后,青山寺更是盛名在外。每年皇家的礼佛事宜也都是安排在青山寺进行。也因为青山寺名已经传播出去,所以青山寺即便成为皇家礼佛寺院也依旧不曾改名。且除了皇家礼佛时会短暂关闭,其余时间一年四季都是接待四方信众。

这样的传言竟出在青山附近,且没有人出来辟谣。宋元清觉得这事做不做得成另说,反正首先要好好查查是必须的了。

“嗯,以后不要刻意打听了,但如果有什么不寻常的情况也去告诉我一声儿”。宋元清谨慎的交代着。

“是,东家”,徐管事应着。然后宋元清又交代了几句,大概是最近店里事情虽多,但好在入住人员都不复杂,平时饮食上注意卫生,晚上的时候厨房注意熄火。宋元清一一交代,徐管事也都认真记下,“小东家看着年纪不大,但处事还是很老连的,”是以徐管事对宋元清更是忠心耿耿!

宋元清出来一趟已经用时不短,他还惦记着早点回去,想张瑛母子商量一下衣服的事情,所以说完正事就打算起身回去。他在隔间刚站起身来,就听见大堂里卫宁康的声音:“宋少爷可是来过?”

“表哥?”宋元清听到声音走出来接话道,“你怎么过来了?不是下午去送请帖了吗?”宋元清问着看他额头上有汗,“不赶时间的话就过来坐下歇会儿?”宋元清随时询问的口气,却在说着的时候就已经吩咐人去送来茶水,像是笃定卫宁康会坐下来一样。

而卫宁康也果然像他想的那样,跟着宋元清来到小隔间里,坐下。

“今天请帖都已经送完了,徐府、周府还有将军府,都是你的熟人,我让大哥一起写了出来,赶着一次送来过去”。卫宁康说着,端起一杯茶来喝上一口。宋元清见状未来得及提醒他一声,就见他“噗”的又吐出来,“怎么样,是不是烫着了?”宋元清有点着急的问。

“有点”,卫宁康红着脸说道,“没事,麻一会儿就好了”。

“如果有冰块就好了,这样句能及时喝到冰水了,如果再加上肥宅快乐水就更好了”,宋元清有点馋的忍不住的轻声说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