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危机(2 / 2)

加入书签

</ter>愣。“薛相的意思是危机在朝中?”

薛相不置可否,“公主觉得历国和我国会因为易国皇族的事情而开战吗?”

这是冯静苏说服皇帝的理由,她立刻摇头,“不会。历国不会两线开战,而且易国皇族只是威胁大师姐的筹码,一旦大师姐回到易国,就是龙归大海,凤啸九天,这些筹码基本就失去作用了。”

薛相点点头,“公主想得很清楚。易国皇族这些人不过是动摇颐敏公主的筹码,却不是决定的筹码。微臣虽然没有见过颐敏公主,但是听说是个很厉害的女子。既然与公主同是飞叶津书院出身,想来不会差的。”

“薛相太看得起我了,大师姐比我厉害多了。”冯静苏可不敢和辰絮相比。也许之前很多年她一直在和辰絮比,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已经逐渐看到两人的差距。辰絮的出色,是天赋,更是天命。简单来说,冯静苏也好,景含幽也好,都是足够优秀的人才。顾离就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天才,而辰絮,她是天命所归,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命格。所以她不会平凡,也无法平凡。

命运指引着她遇到了同样天命所归的掌院。两人都是天命所归,但是因为性格的不同注定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掌院就是要君临天下,所谓的天命在掌院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只要她愿意,天命也是可以改变的。就好像困顿已久的隐国,所有人都觉得能够守住当时的局面就很好,能够不被吞并就很好,但是掌院却在想,维持现状是不可能的,吞并是可以的,只是隐国要做那个吞并者,而不是被吞并者。为此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面对多强大的敌人,她都有能力,有办法,有勇气去面对。就比如四岁的掌院在第一次见到七岁的江封悯时,就提出了一生相依,永不相负的约定。掌院认定的事,必须达成,这是她性格中的霸道自我。

而辰絮则完全不同,如果掌院是自我型人格,那么辰絮就是没有自我型人格。辰絮的性格全只是为了别人着想。总是习惯性地将身边人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保护起来。她会同情怜悯弱者,甚至愿意为了救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而改变自己的计划。她总想保下所有的人,如果不行,那么她也希望被牺牲的那个是她自己。这样的性格,配合了这样的天命,如果不改变,肯定是死路一条。因为辰絮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牺牲掉了,好在她有一个好师父,掌院这么霸道的人,怎么允许自己的宝贝徒弟随便牺牲?她不愿改变辰絮的性格,所以她要改变辰絮的命格。

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景含幽就是那个能够破开辰絮天命的人。她一手将辰絮的命格改变,虽然用的手段太过激烈,但是有她在,辰絮就不会自我牺牲,因为她不允许。在辰絮护着身边人的同时,景含幽只会护着辰絮。

这就是掌院在十年前收下景含幽的目的,只是这一目的是目前的冯静苏还看不懂的。为此她耿耿于怀到如今,总觉得景含幽是走了狗屎运才被掌院收入门下。

“公主过谦了。既然颐敏公主如此人才,想来也不会让历国有空闲来和云国开战了。”薛相说得十分轻松。

这就是老手和新手的区别。在景含幽和薛艾分析来分析去终于得出个结果的同时,薛相在研究过辰絮后一眼就看出历国没空和云国开战。

他不是很了解辰絮,但是他清楚辰絮想要复国成功,必然要速战速决,而且绝对不能和历国硬拼。原因很简单,易国军队若是能打,当初怎么会亡国?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辰絮会用什么方法来逼迫历国,但是如果辰絮真的厉害,这时候应该已经想好了办法。这种事必须快,打的就是历国一个措手不及,一旦历国反过手来,辰絮就没有机会了。

冯静苏顺着薛相的话往下想,辰絮的事情她不用担心,大师姐既然决定动手就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是万事俱备了。她想的是危机会出现在哪里?

到现在为止,薛相应该多少知道了她的野心和目的,之前薛相试探过薛艾的。但是冯静苏不认为薛相会因为薛艾的原因倒向自己,即便他现在正在和自己谈论朝政。那么薛相一定不会和她说储君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明显倒向她了,这不可能。

“薛相是否担心我手握兵权,会成为众矢之的引得京城动乱?”其实她指的就是七皇子,其他人作乱没有意义。

薛相终于点点头,“兵权不是那么好掌握的,这是陛下才有的权利。”

话说到这里,冯静苏就明白了。七皇子不需要大动干戈,只要搞点事情,比如行刺皇帝,如果成功了,他就是嫡子即位。如果失败了,冯静苏现在手握兵权,出现了刺客也是她的责任。说白了,只要搞点事就好,京城乱了,冯静苏的错。京城不乱,冯静苏必然出风头,到时候就可以说冯静苏仗着手中兵权搞事,让皇帝夺了她的兵权就好。总之如今冯静苏兵权在手就是个□□烦,因为这是太多人觊觎又忌惮的权利。

“多谢薛相指点。”冯静苏心中一片清明。

“爹爹,那如今公主该怎么做才能化解危机?”薛艾想撒个娇骗亲爹给冯静苏支招。

“小艾,该吃晚饭了。”冯静苏不等薛相回话,带着薛艾就告辞了。

薛艾多聪明,立刻意识到了自己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在马车上她问:“为什么我不能让爹爹帮你的忙呢?”

m.23dushu.net稍后为你更新最新章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