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八大盐商(1 / 2)
第102章八大盐商
“这是为何?”贾琮不解。
徐清摇头,从袖子里摸出几张名帖,递给贾琮。
这些名帖竟全是用紫金箔裹着硬纸片所制,上面是錾银的字迹。
贾琮略略一翻,共有八张,竟然都是今天下的帖,所为的也是同一件事,请自己并贾琏今晚骑鹤楼赴宴。
“这是?”
徐清道:“这几人便是如今两淮最大的八个盐商,合起来还有个口号,叫‘江河难渡、万流归海’,也就是我刚才说的难处之一也。”
“什么意思?”
“指的便是这八家,分别是江家、何家、兰家、杜家、万家、刘家、归家、海家。这八大盐商便如勋贵爵位一般,世代相传,世代富贵。”
“商家还可以世袭?莫非他们是皇商不成?”贾琮纳罕,他唯一知道能世袭的商人,只有薛家。
徐清叹道:“这说来话就长了,三爷有兴趣听么?”
“大人请说,我颇有兴趣,知己知彼嘛。”贾琮拍了拍手里的名帖道。
徐清点头道:“历朝历代盐法都是重中之重,因盐课乃是朝廷赋税之支柱。”
贾琮点头,别说你们古代,即便是后世盐也是国家专卖,因盐乃是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前朝之时,行的是‘开中法’,因九边缺粮,便由户部出榜召商,令其输粮于边塞或其它缺粮地方,收粮衙门登记所纳粮数及应支盐数,填给仓钞;商人持钞投产盐地运盐使司换取盐引,持引赴盐场支盐,运赴指定地区销售。
属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之制度。”徐清缓缓道。
“如今呢?”
“我朝开国之时,也承袭了此法,后异族纷纷败亡,九边久无战事,日渐繁荣,已不再需要商人运粮,太宗皇帝便改为‘开中折色’法。”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不让商人运粮,折为现银,如此一来盐课便增加了许多,仅两淮之地一年便达300万两,全国共600万两,这还只是开国之初。”
“此法甚好。”贾琮点头道。
徐清道:“到了太上皇之时,又变了一法,乃行‘纲盐法’。将各商所领盐引分为10纲,编成纲册,纲册上所载引数允许各商‘永永百年,据为窝本’,每年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的商人不得加入盐业运营。
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
贾琮眉头微皱,直觉感到此法不对,却不知问题出在何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