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黄道吉日(1 / 2)
对于老朱来说,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心结了,该做的事情、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基本上也都是完成了,这就属于无事一身轻了。
传位诏书现在已经颁布了,应天府或者江南的一些百姓都知道了,用不了多久自然也就是全天下的人也都该知道了。
这自然也没什么问题,老朱觉得这一切也不会引起太多的波澜,最多就是有人会稍微议论一下,然后继续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去了孝陵一趟,心里也得到了些许慰藉,不用时常牵肠挂肚了,那当然也就可以安心不少了。
对于老朱来说就是如此,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在西宫带带娃也就行了,其他的就不用多管了。
至于说什么朝政等等,老朱现在确实没有正式退位。可是不要说今年了,就算是去年,这也都是时常不上朝的,国事都交给孙儿在处置。
那么现在就更加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一切还是照旧。甚至传位诏书已经颁布,很多的事情也就更加的名正言顺了。
老朱可能是觉得无事一身轻了,但是对于朱允熥来说显然不会是这样,他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甚至是现阶段,事情更多了一些。
严震直和陈瑄再次来到了文华殿,这两人自然也就是在准备着大运河疏浚的一些事情。
虽然最近这段时间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可是也不能耽误了一些政事的处理,疏浚大运河就是无比紧要的事情。
朱允熥看了看方案,说道,“天津到北平的那一段是要抓紧了,既然现在北边人少,我这就安排人手了,先疏浚天津和北平,陈瑄抓紧些。”
陈瑄立刻领旨,颇为振奋的说道,“殿下放心,臣在两年内定当疏浚好北平至天津段的运河。”
朱允熥不高兴的说道,“两年?北平至天津你就要疏浚两年,从天津再到山东是不是要三年?疏浚山东,你是不是要花五年时间?”
听到朱允熥的不高兴,陈瑄连忙跪下,“殿下明鉴,此次疏浚天津至北平段,臣也要加盖天津港口转运码头、漕运码头,要多花些时间!”
对于这个回答,朱允熥勉强可以接受,这么说来才算是合情合理,两年的工期基本上是可以接受。
北平到天津段的运河淤塞情况不算特别严重,而且长度也不算长,真要是花个两年的时间,那肯定就无法接受了。
这可以说是大运河疏浚最简单的一段工程了,自然也就不可能在这条河段花费太多的时间了。
不过如果算上天津的话,那就可以接受。虽然此前朝廷就在稍微的发展天津,因为那里是中转站,地位极其特殊。
现阶段的海运,是朝廷向辽东地区输送粮食的关键港口。以后这里也会继续发展,成为漕运的中心,那自然也就要持续的扩大天津的规模。
花点时间、打好基础,这自然也就是朱允熥可以接受的事情了,两年看起来也就不算是特别长了。
看到朱允熥的脸色和缓起来,严震直说道,“殿下,臣以为南方河段疏浚最多两年的时间,实在是有些长了,也还要重新挖条河段。”
朱允熥明白严震直的意思,说道,“你这么说没事,给你两年的功夫,江南这一段肯定是要修好才行,真不能多耽搁了。”
疏浚大运河是旷日持久的工程,朱允熥也没指望立竿见影,也没觉得两三年就可以全部完工。
实际上他做好了准备,五年的时间初步看到一点效果。花十年的时间,基本上可以看到大运河贯通,后续只需要维护、完善等等。
在这样的大工程上多花点时间,朱允熥也是完全可以接受,毕竟这些也都算得上是利国利民的工程,是造福子孙的事情。
只要不是特别夸张,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那一切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严震直随即谨慎的开口,“殿下,臣以为江南民夫已经足以。只是明年征调民夫之事,是不是该宽宥?”
朱允熥忍俊不禁,“怎么?觉得是大赦天下了,有些徭役也要免了?不至于吧,该宽恕的宽恕,只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提起这件事情,朱允熥也头疼,“一会儿也是要和礼部、刑部商议,大赦天下不能少,只是也不能一味赦免。”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所谓的‘大赦天下’并不是说所有的罪都给免掉,被免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小罪。
不过朱允熥还是觉得有些时候,犯了错就需要承担,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他不想赦免太多人的罪行。
至于说让囚徒去服役、干活,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这些囚徒可不是关在牢笼里服刑就好,少不了要被带出监狱去做又苦又累的活。
这些自然也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大家也显然都不会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允熥随即也补充说道,“虽说民夫是够了,只是工部这边还是准备准备,各地囚徒送来肯定不行,就近的还是要去疏浚运河。”
严震直对此一点都不意外,历朝历代也都是这么做的,囚徒自然是一些工程的劳动力之一,这些人确实可以做不少的事情。
在陈瑄和严震直还在奏报着一些疏浚运河的事情时,徐辉祖也被召到了文华殿。
朱允熥开门见山的说道,“疏浚运河不是小事,沿途的护卫等,你看着早些安排好,不要在这个时候惹出什么乱子。”
这个可是不折不扣的大事情,隋炀帝在开挖大运河的时候爆发了起义,一时间隋朝的江山覆灭,大运河也成了‘功在千秋、罪在当下’的证据之一。
那些实在是太远了,近一点的就是差不多五十年前,元朝也是在修筑河道的时候挖出来了独眼石人,随即就是刘福通等人开始起义。
也别管刘福通等人是不是被逼反,可是实在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那自然也就需要十分的重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