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阶段性收获与新开始(2 / 2)

加入书签

    光是看这么一个别扭的公告,李颜就能猜到学会内部有过什么样的大讨论了。

    应该是多方轮番坚持又妥协的观点吧。

    无所谓,只要是同一套试卷,我就能掀翻考场。

    李颜本来想要个门禁卡,结果方墅表示只能他在办公室的时候进来。

    “非常合理。”李颜笑道。

    不过接下来我会让你巴不得我待在创族实验室的。

    只要价值到位,两级反转攻守易形都是很自然的事。

    下午李颜又带着他俩跑了一趟临江大学,有了计算机省选公告,黎凯显然对眼前三个后辈尊重了许多。

    虽然他知道邓宇迪是老师的儿子,但他们更关心李颜。

    自从上次一别,胡馨月天天给小组成员洗脑李颜是多么超规格的一个存在,愣是给他们洗出敬畏感来了。

    关键是,明明说的是考试全科满分、作文很牛、体育很强还有各路大佬的人脉,怎么今日一见却是计算机成绩贴脸?

    全能也不是这么个玩法吧?

    一个下午的时间,黎凯跟何博把他们从肯上校那边了解的宅急送机制剖析一遍,又展示了一手花里胡哨的ppt,把团队构想的外卖平台制度讲了一遍。

    看上去就像给李颜汇报,因为陈凡跟邓宇迪一脸懵逼。

    当然黎凯不觉得自己在汇报,他自认是在展示。

    他甚至搜集到了沪海交通大学也有一组人在搞外卖平台的信息——但还在数据收集阶段,对已经做出阶段性成果的自己团队颇有自豪感。

    然后就被李颜一句“宅急送的制度与外卖平台完全是两码事”给打了回去,两位大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就被李颜一通连珠炮的“不具有前瞻性”、“缺乏对移动终端的利用”、“未能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出发”的话说蒙了。

    “只局限在一个外卖上是不够的,外卖只是一个突破口,从它身上研究出来的机制才真有价值。”

    黎凯正准备展开辩论,又见李颜拿出来一整本的企划书,把他所思考的外卖平台可能涉及的种种问题与应对机制都讲清楚了,最后总结出来一套平台运作模式,并由此推广出去,畅想了智能手机普及后的生活方式。

    两位大学生还在为李颜的思路感到惊奇,李颜又打开了电脑展示ppt,内容是针对他的企划提出的算法需求,这块陈凡跟邓宇迪就很有参与感了。

    虽然黎凯关于“智能机普及”、“移动支付”、“GPS定位服务”这些东西持有怀疑态度,但架不住李颜的想法逻辑自洽,又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精彩思路,他还是一股脑扎进了热烈的讨论之中去。

    最终答应了按李颜的想法进行平台试点,扩充一些新商户,由他们小组成员与招募的志愿者(同学)充当配送员,收集一波基础数据供李颜他们整出来的算法测试。

    后边再以身试算法,看看算法的派单与路线规划、时间预估这些东西该如何调试。

    移动支付肯定是不用想了,只能先垫付给商家,回头再找同学回收。

    “配送费……”何博小声说了句。

    “就拿课题经费当补贴咯。”

    “咱们这课题那点破经费……”何博苦笑一声。

    李颜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来十张红票,“补贴。”

    两人愣住了,第一反应都是“谁家阔少”,邓宇迪也瞪大了眼睛——虽然他其实瞪不大。

    陈凡倒是习惯了,这人实体稿费、网文稿费都不知道多少了,最近还有一笔五万的奖金——实际上所有奖金加起来都快八万了,给个一千就当买一套自己算法的真实测试数据,挺值得。

    “暑假大家回家了,能测试的也就是六月……”李颜说一半,就被收了钱的何博打断:

    “七月还可以测,没那么快都回家,还有实习的呢。到时候人少了,还能扩大研究范围。”

    这么积极?

    “好,到时候辛苦学长们,工作量上来了,补贴也会给到位的。”

    “嗐,都是搞研究,不提这个。”

    回去的路上,李颜发自内心感慨道:

    大学生真是顶级的廉价劳动力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