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280分很高吗(2 / 2)

加入书签

    贺子翔大笑几声,“俊熙,少吹点牛逼,赶紧睡吧。”

    信息学奥赛的考试,跟其他竞赛的体验非常不同。

    长达五小时的考试,只考三道题。

    现场的管理也没有其他笔试类竞赛的严苛感,大家比较自由。

    甚至可以有举手去厕所洗把脸冷静冷静的操作。

    这种考试可以说思路为王,实际写代码花掉的时间并不算多——除非你不够熟悉,这种类型的选手基本是争夺铜牌的。

    对于争夺金牌乃至追求进入国际赛的精英来说,快速抽象出问题诉求并找到效率最高的思路,是获胜的关键。

    早上八点,考试正式开始。

    “对于N个整数0,  1,……,  N-1,一个变换序列T可以将i变成Ti,其中……你需要求出一个满足要求的变换序列T。如果有多个满足条件的序列,输出其中字典序最小的一个。”

    强度是不一样哈。

    李颜第一反应是翘起了嘴角,他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

    不过这道题不难,李颜看完的瞬间就准备用二分图匹配,可能的难点是如何保证字典序。

    “用匈牙利算法就行了。”

    看完题目的第二十三秒,李颜确定了思路。

    并在一分钟以后敲响了键盘。

    他是全场第一个开始输入代码的人。

    思路一旦确定,拥有系统的李颜就是个人形码字机器,在部分人还感慨着这数学符号令人无语的时候,李颜已经写完了第一题。

    当然,这一次写得快确实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李颜并没有刻意提速,而是难得检查了一下,琢磨着有没有可能换种解法。

    想了一下确认无非是正序修正或者倒序的操作,他便直接跳到下一题。

    “诗人……”看到标题李颜就没绷住,他其实很讨厌信奥赛题目这股浓厚的翻译腔味。

    尤其是在充斥着数据与字母的题目文本里,出题者往往还总有一颗写故事的心,但文笔实在不敢恭维,写出了一股文字恐怖谷的感觉来。

    要是给他一个机会,他定然要狠狠吐槽一番。

    他知道出题人想考验大家从需求抽象出问题并简化的能力。

    巧了,李某自己一个人开发了订单派送系统,找问题并抽象为编程需求这事儿,擅长得很。

    于是题目在他眼里瞬间就被归纳为另一个样子:有N个诗句需要被排版为若干行,顺序不能改变。一行内可以有若干个诗句,相邻诗句之间有一个空格。定义行标准长度L,每行的不协调度为……使得整首诗的不协调度最小。

    这道题倒是让李颜停了好一阵。

    不是因为想不出来,这题很显然是动态规划问题。

    但他脑子里有几个不同的解法,并且动规想拿满分解,应该还有不少优化内容。

    保守起见,他先看了一眼第三题。

    “还以为是压轴题,没想到似乎比第二题更僵硬。”李颜犹豫了一下,决定先答第三题。

    这题也是个动规题,但思路比较显而易见,指引性强,于是他果断下手,将权值离散化,噼里啪啦打了一堆代码。

    然后喝了口水,感慨道:

    “按理说,压轴是倒数第二,人家也没搞错。”

    前两题只花了李颜一个小时——主要是程序的细节调整与测试。

    但他最终直到十二点三十四分才提交了第二题的程序。

    刚刚结束了考试,贺子翔就找上李颜,不过二人默契地没有提竞赛的事情。

    因为胡俊熙考的非常差,整个人都萎靡了。

    中午一点钟才结束的比赛,食堂空前热闹。

    陈凡的考试十二点就结束了,但还是等到这时候才跟李颜他们仨一起吃饭。

    神奇的是,食堂竟然没有太多讨论题目的声音,大家似乎都对下午的自由活动和明天的参观活动更感兴趣。

    假的,只是刻意不提而已。

    今天只是第一天,后天还有第二场。

    考完试有人欢喜有人忧,提前交流答案是一个非常没有情商的做法。

    况且说不定吃完饭就能问领队成绩了,又何必着急吃饭这么一会儿的时间?

    果然,回到宿舍刚躺下,李颜就收到了金理事跟董成梁发来的短信。

    “280分。”

    “咋了?”贺子翔看着电脑,说是在放松大脑,“去年Ag线260分不是280分。”

    “我的分。”

    “什么?!”一直很淡定的贺子翔突然大叫,胡俊熙更是直接从床板弹射起身。

    “……呃,”李颜没啥概念,“280分,很高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