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汉的牛皮癣!(1 / 2)
四日后,刘彻的诏书送到了博望苑。
刘据终于在诏书上得知了这次征伐西羌的武将阵容:
大行令李息,为材官将军,率五万兵马。
郎中令徐自为,为破羌将军,率五万兵马。
两人兵分两路合击西羌,下面有还多名校尉,基本都是刘据没听说过的。
其中最显眼的一个校尉,自然就是公孙敬声这个杂号先登校尉。
而刘据本人,则不出意外的领了“中监军”的军职,随军一同出征。
至于此次出征的总计十万兵马,也俱都由大汉的精锐组成,其中有陇西、天水、安定的骑兵,还有京都北军和河南河内一带征发的士卒。
这样一支精锐之师。
对于西羌尚且不足十万的由男女老少混杂而成的流氓杂军来说,完全就是“牛刀杀鸡”,不会有任何悬念。
如此情形,与这场战争在史书上的记载倒是一般无二。
两大将军没有换人,发兵的数量也完全相同。
唯二的不同之处。
也就是多了刘据这么一个中监军,和公孙敬声那么一个先登校尉。
“所以,我要让历史重演一遍么?”
刘据现在就算不想去,也已经成了抬也要被抬去的中监军,总得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应对。
据他所知,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不是说李息和徐自为没能打过西羌,而是没能让这场如此兴师动众的战争起到该有的战略意义。
因为当汉军大张旗鼓赶到被羌人包围劫掠的枹罕城时。
这些羌人见势不妙,立刻就开始向西逃窜了。
而史书中对于这场战事的结果,也只用了“平之”二字。
然后就没有了然后,不是一般的语焉不详。
但若细细分析,就不难看出这场战争其实基本没能取得多大的战果,只是将羌人给赶跑了而已。
因为刘彻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彰扬战功。
之前和之后的那些战事,但凡有战功的,哪怕汉军损失两万,只阵斩了敌军八千,史书中也一定会记得清清楚楚,并且重点只提阵斩的数量和封赏的情况。
而且这场战事之后。
李息和徐自为二人非但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再往后也几乎没有再参加过任何一次战争,甚至连相关二人的史料都少得可怜,这也可以作为这场战事没能取得预期战果的佐证。
毕竟这可是十万对十万大战啊。
如此规模的战争,随便斩杀个一两万人轻轻松松,在刘彻这里最起码已经能封个几千户侯了,怎么可能就留下“平之”二字?
除此之外。
刘据对这次带头搞事的先零羌也有些了解。
据史料记载,经过这次之后,先零羌就西逃到了西海、盐池一带。
接着后续仍在不断的发兵骚扰大汉边塞,从现在到汉宣帝刘询在位的时候,再到王莽篡汉执政时期,再到光武帝刘秀执政时期,一直到东汉末年还和张温、董卓打了许多年,那之后才逐渐衰亡。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支羌人,就如同长在大汉身上的一块牛皮癣。
咬是肯定咬不死大汉,甚至都很难咬疼,却在不停的恶心大汉,消耗大汉,令陇右、北地一带的百姓永无安宁之日。
直到最后随着大汉轰然倒塌,他们也终于把自己折腾出了历史舞台。
正因为知道这些历史。
刘据才越发觉得这场“牛刀杀鸡”的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笔墨的战争,其重要性一点不亚于一场漠北之战……
“唉,又是一个和我接下来的躺平摆烂计划相冲突的两难问题啊……”
“不过这回就算我躺的再平,‘太子亲征西羌’的美名怕是都跑不了了,貌似也没什么所谓吧?”
“最多不要表现的太过显眼就是。”
心中带着这样的想法。
刘据在收到诏书的第二天,就乘车去了位于长安西北郊的长水校场。
这里是刘彻设置的北军八校尉,长水校尉执掌的校场军营。
此营也有一部分将士将参加这次征战西羌的战事。
因此李息和徐自为就暂时在这里设立了军帐,将这次随军出征的将领都召了过来,提前在这里制定军事计划的同时,等待各路兵马调集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