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东周使臣被谁杀了?(2 / 2)

加入书签

  “秦国,真是出了一位狠人啊,这仲平,当真了不得,当机立断,颇有大将风范。”

  旁边的人见状,想了想,低声问道:

  “相国,您认为,东周使臣乃秦使所杀?”

  后胜轻捋胡须,微微摇头:

  “谁杀的已经不重要,东周使臣,只不过是个引子,此次会盟,让秦赵之怨,更加根深蒂固。”

  顿了一下,再次说道:

  “让前面的人赶快点,本相要尽快返回临淄,面见王上。”

  “喏!”

  除了齐国,其他国家的使臣也是接连收到消息。

  黄歇眉头微皱,摆手让禀告之人退下,转头看向坐在旁边的人,问道:

  “这仲平什么来头?你可打听清楚?”

  “回禀令尹,仲平底细,朱英已经派人打听清楚,仲平原为赵人,燕国攻打赵国之际,赵王被迫送还秦王王后与子归秦,与秦签订友好契约,仲平就是在这个时候,跟随秦国王后一同入秦,为秦谋事,因此,也背上一个忘国忘义之名。”

  朱英身高比较矮小,与黄歇坐在一起,只到黄歇肩膀,身材也是干瘦无比。

  黄歇听完,沉思片刻,心中颇为感慨:

  “仲平此人,智谋绝伦,伶牙利嘴,狠辣果决,天下之士,能与之争锋者,鲜少,秦国,又得一张仪矣。”

  听到黄歇对仲平的评价这么高,朱英有些不服气。

  “这仲平果真有此等能耐?若是如此,秦王为何还让他作一教书先生?作为相邦,岂不是利好秦国?”

  黄歇微微摇头:

  “这就是秦王高明之处,吕不韦于秦王有大恩,秦王若是辜负吕不韦,恐怕,会让天下有识之士不喜,更让吕不韦心寒,到时,谁还敢奔赴秦国谋事?”

  “当今秦王正值壮年,王后已立,可太子之位却一直高悬,恐怕,仲平就是给未来太子准备。”

  “让仲平作一教书先生,既能为将来立太子打下基础,又能让仲平待在秦国,不让他去谋他国。”

  “不过,此次会盟过后,仲平之名,恐怕会响彻天下。”

  说到这,黄歇停顿片刻,哀叹一声:

  “唉,为何天下大才之人,全都向着秦国而去?我楚国,究竟差在哪里?”

  朱英也是沉默下来。

  寂静良久,朱英突然再次问道:

  “令尹,英有一事不明。”

  “但问无妨。”

  “为何此次会盟会失败?六国合纵,一同攻打秦国不是更好?当今秦国势力正盛,韩魏赵三国被压的喘不过气,合纵再起,岂不是能打压秦国锋芒?”

  听到这个问题,黄歇淡然一笑:

  “你想的太过片面,此次合纵会盟,就算秦使不来,也不会成功。”

  “先不说魏韩蛇鼠两端,既想打败秦国图利,又想保全自己无碍,就是燕国,也不可能与赵国联合。”

  “此次会盟,燕国派来的乃燕相将渠,将渠此人,谨慎无比,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别看他劝过燕王,要与赵国交好,不能攻打赵国,可一旦赵国露出疲端,恐怕,将渠第一个赞同攻赵。”

  “若是合纵,各国定会派出兵力,到时,赵国空虚,你说,将渠会不会趁虚而入?”

  “就是将渠不说,燕王岂能忍下割地之气?会不会派兵夺回所割之地?”

  “况且,就算燕国不打,可还有一个齐国,这些年来,齐国与各国交好,休养生息,基本没有大战,可他国若是派兵攻秦,你说,齐国会不会从中分一杯羹?”

  朱英听完,无奈地长叹一声:

  “唉,各国之间,错乱复杂,难道,只能看着秦国势大?”

  “呵。”

  黄歇再次一笑,稍微抬手:

  “不急,再等几年,等楚国内部平稳,再图合纵一事。”

  “这天下,不是只有秦国势大,楚国,也照样不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