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发展的六一年,即将到来的六二年(1 / 2)

加入书签

老爷子寿辰这天,刘家庄及周边地区受过他恩惠的人们纷纷赶来祝贺,即使是红星公社的领导们,也不例外。

    现场热闹非凡,气氛十分欢快。

    他的故事在周边流传已久,人们都期待着他的寿辰,希望能借此机会向他表达感激之情。

    郑朝阳和白玲这对夫妻当然也来为老爷子祝寿。

    一方面,当年是老爷子把他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与刘之野之间的深厚交情。

    郑朝阳见到刘之野后,抱怨他不够意思:“之野,亏咱俩还是兄弟,老爷子过八十大寿,你竟没通知我。”

    “感情儿!咱俩这兄弟情谊难道只是做做样子的?”

    刘之野自知理亏,只好点头哈腰地给人家赔不是,“是……我的错,您大人大量就饶我一回吧……”

    “待会儿,我自罚三杯!”

    郑朝阳闻言气笑了,“我去你的吧!你那是自罚吗?”

    刘之野哈哈一笑,引领他们俩进入屋内拜见老爷子。此事终于告一段落,翻篇儿了。

    除了郑朝阳夫妻俩。

    还有红星厂的蒋副厂长、后勤副处长鲁大川、治安科长周卫国也来了,他们都代表红星厂的同事们前来祝贺。

    另外,刘芳亮、徐世芳、霍存则代表治安支队的同事也来了。

    他们再加上与刘家庄合作过,前来采购物资的各大单位也纷纷派人一同前来,浩浩荡荡地像赶庙会似的。

    场面真够热闹的,大家都是来给老爷子祝贺的,给足了刘家以及刘家庄人的面子。

    刘家人意外地接待了一群不速之客,差点被打了措手不及。好在刘家庄物资丰富,又临时多了几桌酒席,这才把这些来宾安顿好。

    原本他并未打算告知这些人,但刘家庄有点儿什么新闻似乎总是能迅速被传开。

    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刘家庄对外的联络过于频繁了。

    自从有了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设施越来越齐全的集训营后,加上每天到刘家庄来采购地各个单位,那来来往往车辆更是络绎不绝。

    刘家庄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迅速传播出去。得知刘家庄那位德高望重地老爷子要过寿,这些人和单位很快便有了行动。

    在祝寿的人群中,他们的到来无疑为现场增添了不少色彩。

    宴会现场的公社干部们,见到许多单位纷纷遣人前来刘家庄给老爷子贺寿,其中还不乏高级领导干部,场面十分隆重。

    他们内心惊讶不已,这位刘老爷子虽然无官无职,但如今他的影响力却是挺大的。

    这也从侧面讲刘家庄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外面的人或许并不知道红星公社在那儿,但一定听说过刘家庄。

    现在京城市面上的蔬菜、淡水水产品、禽蛋类、应季水果、山野货以及少量的肉类,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刘家庄生产种植的。

    年初蔬菜大棚的尝试在刘家庄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尝到了甜头的他们,也在上层那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于是在下半年,村里大举扩建了蔬菜大棚的规模。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所以他们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连紧缺的地透明玻璃等物资也敞开了供应。

    预计在今年冬天,京城的老百姓将能吃上各种新鲜蔬菜了,再也不用吃土豆、白菜、萝卜这老三样了。

    到时候,会有丰富多样的蔬菜供应,如黄瓜、茄子、西红柿、茭瓜、芹菜、蘑菇、香菜、辣椒、芸豆、冬瓜、油麦菜、菠菜等等。

    这些蔬菜将为京城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选择,一举改变了千百年来的饮食习惯,这也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享受到美食的乐趣。

    继京城农学院在村里开设农业研究基地之后,华夏农业大学也在刘家庄开设了研究所,刘家庄被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这些个研究所带来了更多的先进种植技术,也给村里带来了优良的农作物种子。

    学校的科研人员严谨认真,以实际行动帮助村民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生活质量。

    他们与村民们共同合作,共同进步,让刘家庄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等宴会结束后,刘之野看着眼前还没有选择离开的鲁大川等人,他是心知肚明。

    于是,他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去参观那个规模庞大的蔬菜大棚种植区,也是这帮人心心念念的地方。

    鲁大川等人来到村西的丘陵地,原本是种植耐旱作物的地儿,现在却建成了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头。

    “我的乖乖!这片面积得有多大啊!”其中一位采购科长见状,他无比惊讶地道。

    三大爷刘元海笑着道:“这片大棚,一共有三百亩地,建设了一百多座蔬菜大棚。”

    “如果是种植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西葫芦、菜心等蔬菜的亩产量均可达到两万斤以上。”

    鲁大川心里头默默算了一下,然后惊讶地道:“嚯!这么说这里的总产量岂不是能达到六百万斤左右?”

    三大爷点点头,道:“如果顺利地话,是完全没问题地。”

    鲁大川惊喜地道:“哈哈,这么多蔬菜足够我们红星厂以及几万家属们吃到明年春天了!”

    “鲁处长!你做人要厚道啊!你打算把这里的蔬菜都包圆了吗?”京大的采购科长,不满地说道。

    “就是,就是,你们红星厂可不能多吃多占啊!”其他人闻言也是纷纷声讨起鲁大川来。

    鲁大川一瞧惹了众怒,讷讷地道,“嗐!我就是这么一说,比如,比如你们懂吗?”

    六百万斤蔬菜,看似不小,但若放在偌大的京城,人均还不到一斤。这是漫长的一百多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杯水车薪而已。

    刘家庄能将蔬菜大棚建成如此规模,实属不易。

    六台履带拖拉机昼夜不停施工,村里的劳动力与附近招来的打工人员更是挑灯夜战,经过两個多月的努力,才成功地建成了百五十座蔬菜大棚。

    这一成就足以让人感到惊讶。

    为此,刘家庄地付出地也不少,建设大棚资金十几万元已经用去,加上三百亩土地及无数人力物力,其他村子即便有心也无力承受。

    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地,这种植地蔬菜还没有正式开始上市,就已经被这些单位给包圆了。

    刘之野心里头暗自琢磨了一下,反季节地蔬菜要比正常季节的贵一些,大约三倍的价格。

    这年月,青菜等蔬菜的价格一般在每公斤1~3角钱之间,三倍也就是每公斤3~1元钱。

    六百万斤蔬菜,也就是一两百万元的总产值。

    “嚯!”这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了他一大跳。

    单指刘家庄的蔬菜大棚的年产值,就赶得上一个地级市的年财政总收入了。

    这分明就是一座座绿色的金山啊!

    随着刘家庄的繁荣发展,附近地区出现了一种颇具趣味的现象。

    在六十年代初的京西地区,竟然出现了人们出门“打工”的情景。

    这个在后世才会出现的名词,在此时却提前出现了。

    究其原因就是,大集体时期农村的生产劳动也不是一年到头的忙,有很多的空窗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