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调水(2 / 2)

加入书签

    恰好这时陆汉斌带着几人归来,忙不迭的将人接走。

    苜禾荒漠化治理项目的勘探设计,交给了农大的团队,是通过导师翁立新介绍的。

    这次领头的是水利工程学院的陈教授,粗糙而又褶皱的皮肤,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知识份子。

    “黄河水引入红崖山水库时,会途径60公里的沙漠古河道,流水渗漏,蒸发严重,实际利用率很低,损失的水量全部由民勤来承担,提高水价也就势在必然……”

    郭阳插嘴道:“陈教授,有办法解决青土湖方向的用水问题吗?”

    “有,但难度很大,最好还是循序渐进。”

    “有哪些办法?”

    “石羊河流域中上游以水定地,减少耕地面积……”

    郭阳有点不耐烦了,让中游减少耕地面积,中游的老百姓答应吗?

    “说点实际的。”

    陈教授眉毛挑了挑,眼眸里也有了火气。

    “想要恢复石羊河尾闾的青土湖,根本性措施只有一个,再建一个调水工程,跨流域从黄河调水。”

    “年轻人,不要那么气盛!”

    四下寂静,打着旋儿的凉风掠过,让郭阳逐渐的清醒了过来。

    跨流域调水确实是解决石羊河流域,尤其是民勤绿洲水资源危机的根本性措施。

    目前的民调工程只是应急工程,每年的调水量有限。

    但再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郭阳苦笑着摇了摇头,对苜禾农牧而言,这不是能不能完成的问题。

    涉及民生的大型工程,就不可能由民营企业来主导。

    那就只能等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时间太漫长了!

    南水北调工程经过五十多年的论证研究,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在一个月前才开始开工建设。

    而涉及西北几省的西线工程,郭阳记得直到他穿越时,具体的实施方案都还没定稿。

    所以民勤的外调水源依然得依靠民调工程。

    郭阳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瘪的。

    唉!真不该嘲笑庄正的。

    第二天。

    老宋开车,不死心的郭阳和陆汉斌又沿着红崖山水库--民勤县城——青土湖遗址看了一圈。

    依旧枯黄的大地,在诉说着它的苍凉。

    沿途机井随处可见,有数据统计约1.7万眼,从几米,十几米到上百米,进而三百米。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让郭阳看不到荒漠化治理成功的希望,绿洲只会一寸一寸的被沙丘吞没,直至消亡。

    恢复地下水位,荒漠的植被才有存活的可能。

    可郭阳却记得,民勤绿洲并没有消亡,二十年后其盛产的枸杞、羊肉和沙漠蜜瓜依然远销各地,甚至青土湖也再次有了水。

    想要拯救民勤绿洲,最关键的还得是行政力量。

    关闭机井,上下游水资源合理分配,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这些才是治理的基础。

    后世那些著名的治沙人物和企业,包括蚂蚁森林,都只不过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粒尘埃。

    带着郁闷,几人走进路边一家小面馆里。

      涉嫌违规,从昨天中午就在改,人麻了。

        今天要上架了,下一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写好,希望看到这儿的朋友给个首订支持。

        就不要打赏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多写。

        感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