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补贴政策来了(2 / 2)

加入书签

    农机补贴政策出来了!

    多年来,由于我国农户小规模、分分散化经营的格局,我国农业机械也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惠农合作社确实有点一般,土地一般,管理一般,技术人员配置一般。

    为了加强在粮食深加工领域的布局,最终,嘉禾在五原的小麦加工厂日加工处理能力定在了1000吨。

    “记住刚才那几个人,过两年,他们再来找你,记得出了今天这口气!”

    杨小兵想着刚才那几个村妇,心里也憋了一肚子的气。

    中央财政设置农机购置专项补贴的意义重大。

    而且这在五原县也是普遍现象,也有稍好些的粮食种植基地,但农户和政府都更为信赖地方特色品种。

    总得来说,一期五十万亩盐碱地改良的任务,在2005年年末应该能完成。

    绿肥的品种当然是苜禾1号!

    中低产田的改造上,中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地方对于国家政策的响应,也自然是不遗余力。

    ……

    “合作社的面积还能不能想办法在扩大呢?”

    苜禾1号的大名,五原政府自然是早就有所耳闻。

    “不了,不了。”

    而且明显更为信赖苜禾1号,在施有机肥、生理调节剂等环节省了不少力。

    嘉禾主要盯上的就是这部分市场。

    看着杨小兵还在纠结思考,刘军书记有点不耐烦了,摆了摆手道。

    与五原政府发动群众相比,

    嘉禾的20万亩盐碱荒地改造,更多是依靠各种大型机器。

    在具体的农机方面,主要是拖拉机、深松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

    也不知道育种家们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天麦1号属于优质强筋型品种,除了馒头面条外,最适合的还是制作面包、藁城宫面等。

    郭阳笑道:“大姐,明年肯定赚钱,你们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天麦1号的基地条件算不上最好,但也没有中重度盐碱地,改造后也能达到种植要求。

    郭阳拍了拍杨小兵的肩膀,“嘉禾会派技术团队来全程指点,你们照着做就是了。”

    “别想了,回去就组织社员开会,农机一定得买。”

    也就是永良4号!

    一个好的小麦品种历经三四十年而不落后。

    打出名气了,自然有人求着来合作。

    感觉底下的人又被套路了,

    但和地方打交道就是这样,总是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城市套路深,农村路更滑,各种弯弯绕绕真不少。

    “难啊,好多人现在都在闹,估计到期了就退出了。”

    “就是,我家三十几亩地,每年分的钱连出租都比不上。”

    除了宏盛村的1.98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基本上还没有额外拿地。

    大姐依然摇头,

    当小麦加工厂项目落地后不久,郭阳也终于收到了日夜期盼的消息。

    旁边一名干活的农户咧嘴说道:“不赚钱谁还继续干。”

    补贴政策出来不久,

    丰凯农业研发的农机产品也正式上线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