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电视台来访(2 / 2)

加入书签

    但华夏科学报,却暂时想不透其来的目的。

    向天山表示理解。

    郭阳楞了一下。

    嘉禾正试着把植物中的抗旱基因克隆出来,转入到乡土草种之中,这就好比给乡土种换了个心脏,让其更好的适应干旱、盐碱化和贫瘠的土壤。

    徐小雪也露出了像猫一样好奇的表情,盐碱地改良项目早就如雷贯耳。

    工资倒是越涨越高,

    徐小雪对这老熟了,目光转移到电视上。

    土地资源的约束性,决定了能提供苜蓿出口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没一会儿,郭阳就知道了这事儿。

    数台大型收割机正繁忙而有序的穿梭于牧草基地进行收割作业。

    “嘉禾目前对转基因的研究主要是在退化草地的改良牧草品种上,荒漠里存在着一些抗逆性极强的植物,

    规划整齐的牧草基地绵延数十里,如巨龙般俯卧的指针式喷灌机游走于田间地头,返青的苜蓿草翠绿旺盛。

    “最好能现身说法,比如苜禾农牧的奶牛,年产奶量就远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行,那就去做吧!”

    “国际市场依然会是嘉禾苜蓿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市场。”

    美极了。

    “403头,其中两百来头牛犊。”

    “你都知道那是改良土地,那能有多少产量?而且改良好也是以种粮食为主。”

    仓储区,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各类饲草产品打捆装车,发往世界各地。

    如今,我们好不容易将失去的东亚市场拉回了一点,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

    其中有个他熟悉的身影,徐小雪。

    陪同的余小川皱起了眉头!

    一来就问转基因,怎么有点想挑事的感觉。

    但他也曾一度感到迷茫。

    略有点失望,来人是省台记者。

    “当然可以。”

    “不够,远远不够。”

    “你明天倒着看,我保准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让他意外的是,女儿和媳妇宁彩娟也在客厅,一边吃着水果,一边候着电视。

    几天后。

    郭阳说道:“苜禾今后也要注意发掘国内的苜蓿市场。”

    柳丽多解释了句,“主要考虑到郭董是苜禾1号的知识产权人。”

    “其实我已经有思路了。”

    “所以,我认为开发国内市场,最主要的是培养客户,帮其分析饲用苜蓿等级和牧场收益的关系。”

    不一会儿,就到了那熟悉的一幕,她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看看老父亲,竟莫名的有点激动。

    机缘巧合下,他被猎头挖到了苜禾农牧。

    但苜禾1号却是有它独特的抗盐机理,和人一样,植物有不爱吃盐的,也有‘嗜盐如命’者。”

    余小川愣住了,劣质奶粉?

    “继去年徽省之后,今年湘省倒是又出了两起大头娃娃事故。”

    很快过了前十分钟,

    营收大增的喜悦迅速被冲淡。

    郭阳笑了笑,“别纠结了,想想怎么搞好国内的市场吧。”

    “苜禾1号口味挺重的。”徐小雪感慨着。

    “满园春色关不住,盐碱地变‘聚宝盆’,从曾经的戈壁荒凉,到如今的满目青绿。

    “陆台,纪纲。”

    邓成翘首以盼的等来了记者。

    “说不准等会儿我还能上镜呢!”

    郭阳对余小川越来越惊讶,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是真下了功夫去研究国际市场的。

    郭阳看着恢复了正常神态的赖敏君,心情也平复了些。

    但那样的危害更大,首先是母牛大概率废了,其次双胞胎的牛基本上百分百是弱牛。

    傍晚6点58分,徐廷像往常样,泡了杯枸杞大枣水,便坐在沙发上等着看陆台新闻。

    这话似乎是点醒了赖敏君,徐小雪也上前拉着赖敏君。

    徐小雪悄摸着做了个调皮的表情。

    和丁吉闲聊了两句,郭阳感觉陆台的记者差不多快到了,就回了办公区域。

    郭阳不耐烦了,反手甩了份早准备好的资料给她。

    “但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国内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

    陆台的镜头从一片辽阔的盐碱滩开始,远远的望去,地里白花花的一片,像下雪了一样。

    期间,赖敏君还在旁敲侧击的打听着嘉禾转基因技术研究的事。

    陆台的纪纲出来做了和事佬。

    郭阳眼皮跳动了下。

    “说来听听。”赖敏君争锋相对。

    并且随着对生物质能源的强劲需求,这些国家能出口的苜蓿也是越来越少。

    之所以耐心的解释,主要还是为育种研发实验室做准备,后续可要拿出一大批特性各异的牧草种子呢。

    镜头的进度很快。

    第二天。

    徐小雪感受着现场微妙的气氛,不禁胡思乱想,君姨不会是因为我吧!不至于啊,我应该没说啥吧?

    赚大钱从来就不是农业的第一目的,嘉禾要想走得更长远,就要始终有这种觉悟。”

    从种植,到销售,从经理到副总,从零到一,从国内到国外,余小川的心态在转变。

    余小川说:“我发现国内的苜蓿进口商既看不上国内的苜蓿干草,但进口时又喜欢买最次的三级干草。”

    也只有掌握了转基因技术才能说得过去。

    级别很高。

    “用于宣传的技术资料我们也准备了一份,有需要的话直接复制粘贴就行。”

    “转基因作物需要特殊的审定,嘉禾可没这个胆子。”

    昔日盐碱戈壁,如今变身万亩草海。

    得!嘴角翘太高了。

    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瘦肉精,染色馒头,苏丹红,以及最近又再现大头娃娃。

    至于陆台,华夏谁不懂啊!

    “明天采访的重点是苜禾1号,我想郭董事长参加采访会更合适一点。”

    他对这些采访也兴趣不大,有这功夫,还不如多下两把象棋来得更有趣。

    “说说看。”

    这份资料,很多苜禾的员工也是头一次看到,老员工的回忆涌上心头,和新来的人不断吹嘘着过往。

    不一会儿,朝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为辽阔的草原渡上一层金色。

    徐小雪眼睛里也冒着小星星,天玉1号带来的震撼还未消散,苜禾1号又来了。

    奶牛的被毛短,细致有光泽,成年母牛Ru房大而丰满,一看就是产奶的牛。

    郭阳年轻的身影突然就变得伟岸了。

    走之前,她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真棒!华夏需要你这样的企业家!”

    纪纲惊诧的接过光盘,“现在能看吗?”

    郭阳有条不紊的回答着。

    此刻的徐小雪不复当初的英气洒脱,反倒像名淑女,乖巧的陪同在一名面容朴素的中年妇女身旁。

    对于陆台的来访,他不意外,从农业部参与苜禾1号推广时,就有预料会有这么一天。

    难得啊!

    “小雪,你要看啥?我给你换。”

    主持人的声音不断传来,

    “深耕荒漠,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短短几年间,嘉禾集团硬是将茫茫戈壁变成了二十万亩人工草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