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苜禾风暴(2 / 2)

加入书签

    他是大货车司机出身,

    能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全靠他的老板赏识。

    这时苜禾还只成立了两年半!

    许多对草业行情不了解的人都有拼一把的想法。

    “扩大种植面积没必要,但注资可以,辉煌需要找苜禾采购一批设备。”

    “西北牧草出口岛国,揽下巨额外汇。”

    “东哥,上次小鬼子下26万吨的大单时,我就说苜禾农牧今年要起飞,营收要破10亿,你还说有点悬。”

    苜禾农牧的财报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除了苜禾1号种子,其牧草多是经过加工后直接销往了岛国市场。

    各级部门纷纷应是,苜禾的盈利能力牢牢的抓住了他们的眼球。

    其加压的密度才是发展草业的大杀器,有了这种设备,草捆运输成本直线下降,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舆论的风口也迅速转向。

    作为辉煌种业的总经理,郭阳曾邀请吴峰担任苜禾的总经理,但他拒绝了。

    “能,和苜禾一样,能收两茬?”

    就算管精细点,每年的种植成本也不过四五百元,与每吨三千多元的价格相比,可不就是暴利吗?

    “媒体对外界的宣传重点都集中在盐碱地改良上去了,哪知道经济效益这么恐怖。”

    而苜禾是有望今年就实现16亿元的产值。

    “这是暴利啊!”

    九泉,辉煌种业。

    “都快一年了,盐碱地改良还只推动了二十多万亩,磨洋工呢?苜禾的二期工程迟迟不推进就是因为五原拖了后腿。”

    三季度还没结束,金塔草场牧草就又收入了2个多亿,

    这时,人们发现苜禾在五原的牧草也投产了。

    “今年的两茬牧草增收怎么样?”

    “苜禾的牧草卖给了谁?”

    “卖给小鬼子的?”

    五原,县政府会议室。

    “还有二季度也有7万吨,对应上了公告上的2.35亿元。”

    国资与民营企业争利。

    就连嘉禾集团的员工都犹自不可相信。

    热度不断的攀升,极高的利润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注意力。

    “好。”除了苜禾1号种子,吴峰最羡慕的就是苜禾的牧草压缩技术。

    “应该像发展粮食一样发展苜蓿产业。”

    而不是充分依靠优质牧草,导致奶牛常发生各种代谢类疾病,既影响牛奶产量的提高,更影响牛奶质量和安全性……”

    作为草业领域的知名学者,苏国洲也受到了官媒的邀请。

    阜阳劣质牛奶等事件被他当做了反面典型。

    “奶牛的生理特点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优质奶牛必须配备优质的牧草……”

    吴峰几乎时刻都在关注着苜禾的情况。

    县委领导忍不住想喷人,机会给到了五原,五原却差点就错失了。

    “苜蓿出口的利润只有苜禾能做到,其种子、加工、牧草机械、出口检疫等技术都是国内独一档的。

    由于苜禾农牧融资事件的带动,近期,关注草业发展的各类企业、地方政府,甚至种植户都极速增多。

    但没想到其品质居然能得到外商的认可,还是最挑剔的岛国。

    他的文章也主要围绕苜蓿产业对奶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展开。

    就他所知道的,很多县市已经在谋划着推动发展苜蓿产业了,国内市场需求增多,出口市场的利润更是让人眼热。

    华夏畜牧报的主编原建凡读完后,沉默了良久,这是要站在全国奶业的对立面啊!

    “苏教授,真要这样发吗?”

    至于其过于夸张的价格,他也惊讶、赞叹,甚至嫉妒翁立新的好运气。

    从其开荒整地、苜蓿播种、绿肥还田、牧草工厂、产品销售,他几乎都有所了解。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开始不断的深挖,各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都开始关注。

    “26万吨牧草外贸大单,苜禾农牧单笔创汇近6亿元。”

    苜禾在盐碱地上都能种出来苜蓿,凭什么我就不能。

    “苜禾农牧专注海外市场,签订多笔外贸订单。”

    “苜禾在五原改良的二十万亩盐碱地都投产了,再拖,汤都喝不上了。”

    “谁TMD再给我种向日葵,直接上机械给翻了!”

    尤其离谱的是,牧草收入0.7亿元,比种子收入还高!

    但苜禾今年的营收增长更为的迅速,二季度单茬10万亩牧草就收入了2.35亿元。

    辉煌的员工培养成熟一批,然后就会被苜禾挖走一批,直到其人员够了才停下来。

    关注这场融资的商界、金融界的人都呆住了。

    但透过这一次的融资。

    苏国洲懂他的意思,但真以为那群追逐利益的人会因为一篇文章而做出改变吗?

    他笑道:“发。”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