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反应(2 / 2)

加入书签

    找人问问?

    弃耕地也已经盐碱化和荒漠化了,那经营产权该怎么算?

    按沙漠来?

    魔都的一個小区里。

    于是我听了家里人的话: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外面的学校,以后就不要回来了。

    “@一棵松树,大佬,沙海农牧是哪来的老板投资的,有知道的吗?”

    “@一棵松树,保卫家园,从种下第一棵树开始。”

    “羡慕离得这么近。”

    韩杰松看到不断冒出的留言,网友的轻松诙谐与脑海中那艰苦卓绝的鏖战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我知道,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总得为家乡做点什么,否则我将无家无归,成为生态难民。”

    “一定参加!”

    一棵松树:“我们的力量太渺小了。”

    看着网站上挂着的照片,分明是沙海的梭梭林,一拉评论和跟帖,郭阳自动忽略了一溜水赞扬的。

    最后实在没得夸了,各部门又把苜禾摆上了餐桌。

    “这位老乡有点屌!嘉禾的新闻近段时间有点多啊!”

    前两年,《无水的绿洲》节目以及其它媒体们将民勤推上了风口浪尖,各路环保组织和社会人士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生态危机。

    “看这治沙架势,那么多的机器车辆设备,还有人工,投入很大啊!”

    网友的留言也越来越多,QQ群里也早就炸了锅,得知消息的都涌入了这个小网站。

    “???”

    到公司时,陆汉斌等人早已去了沙漠里,沙漠边缘的作息通常是5点就要起床,赶早去压沙。

    但看现在这架势,如果出于安全考虑,行程可能会取消。

    兰市、武威想来民勤看看的人不少,外地的也有,也许还有已经出发了的媒体,恰好又临近国庆……

    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撩几把清水洗了洗已晒得有些黝黑的脸,瘦削的脸上挂上了些肉。

    但现在问题来了,青土湖沙区甚至更深入的沙窝都郁郁葱葱的,靠近城镇的地方却还是盐碱荒漠。

    “致敬!沙漠变绿洲家园。”

    深夜,郭阳迷糊糊的躺在了床上。

    他没再去管留言,而是精挑细选的将每一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发了上去。

    给他挣了面子。

    韩杰松的网名就是一棵松树,看到网页上的一条条留言,他趁上传的间隙写道。

    …

    清晨,微风带着沙漠植物的清新,吹醒了睡意朦胧的郭阳。

    但郭阳也给了地方面子,安排人工捡拾下废旧地膜、垃圾,做做表面功夫。

    “那个,我刚刚查了,沙海农牧好像是嘉禾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我想小时候的柴湾了,那时候好多野鸡小鸟,沙漠里也还有黄羊狐狸和狼的踪迹。”

    “难怪这么财大气粗!”

    从最初的生态移民,压沙栽树,黄河调水,渗漏的河道修复等等开始,把沙海夸出了花。

    假如大领导要去看沙海的梭梭林……

    尤其是水利部门的负责人,2003年红崖山水库干涸,污水横流,死鱼无数,他的上一任直接调岗了。

    “我看难度也不大啊,那梭梭长得多好,青葱翠绿,一看就充满了希望。”

    “默默无名的付出和守护者,树都长这么大了,我居然才知道。”

    当时沙海考虑到这是弃耕地,移民再跑回来绝对是大麻烦,就没拿,而是沿青土湖沙区进行划分,一路往前一头扎进了扎子沟一带的沙窝。

    “沙海农牧是何方神圣啊?”

    “啥?民勤的?”

    “这成活率和状态一看就是管护得好。”

    晚上在酒宴上和民勤的父母官谈笑风生,各部门几乎是换着花样的在夸沙海和嘉禾。

    “呜呜呜……朋友,别整这么煽情。”

    “怕个卵!”

    但更多的是在网络和媒体上打口水仗,无谓指责,真正有行动的组织却还没有。

    只是大领导的行程难以揣测,说不定临时不来了,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没一个明确的回复,沙海不敢接。

    反正十一五规划马上要出了,防沙治沙肯定是重点,有了国家级别的政策文件支撑,沙海才有底气。

    “你意气风发的把工作辞了,就是为了说这句话???”

    “沙海农牧怎么了?他们能做,我们就不能做?指不定沙海现在也在苦苦支撑,正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援呢!”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午情绪翻滚,以致于打字时连连出错,好不容易才将想说的话发出去。

    我跟着护林员父亲抗上树苗、橛子,背上粮食和水壶,翻越松软的沙头,在沙窝里找湿地、栽苗子、插橛子,一干就是一整天。

    “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郭阳接听了两分钟,神情逐渐的舒松。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