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发展第三事业(1 / 2)

加入书签

沈七七拿过这几天的省报。

  指着那些赞扬劳苦农民的文章,依次介绍。

  “你看这篇,写的是知青不惧艰苦,建设大西北。这篇里记录了河南的肇瓦生产大队,全体社员开凿隧道的盛况。还有这篇……”

  “读他们的文章,我仿佛到了他们笔下那个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环境中。”

  “我感受到了那些人的累和苦,也体会到他们建设祖国的决心,更被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折服。”

  沈七七认真地看向周凛。

  “每次看到大家伙种植海带,夕阳西下,他们笑容满面的样子,我都觉得特别遗憾。我经常在想,如果我有一台相机,将那样的画面拍下来多好啊。”

  直到现在,沈七七说起这件事,仍是满满的遗憾。

  此时一台海鸥牌相机只要480多。

  但谁让她把钱都投进海带养殖里了呢?

  沈七七深吸一口气,将省报塞到周凛怀中。

  身子往后一靠,软软地躺在靠枕上,脸上已经绽放出活力满满的笑来。

  “读了省报以后,我突然意识到,即使没有相机,我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将他们辛勤劳动的场面记录下来。”

  “甚至可以像这些作者一样,发表到省报上,让更多人认识到他们是一群怎样上进、可爱的人。”

  前世,她为了能更好地演绎戏剧角色,阅读过大量书籍,甚至每次演戏都写出十多万字的理解。

  这样的文学功底,应该能写得出一篇看得过去的文章吧?

  写不出也没关系。

  反正她最近在孕期,能少出门就少出门,有的是时间磨文章。

  周凛就知道沈七七是个闲不住的。

  现在才怀了三个多月,后面六个月能把精力都放在写稿上,总比她去忙其他事省心。

  对此,他是举双手赞同的。

  甚至还主动让手下去搜罗来近一个月内的省报,给她作参考。

  不过,很多事都容易事与愿违。

  海带养殖方面的事,之前是由谷月帮忙打理,现在谷月请假了,军嫂和海角村的领导们遇到问题,都只能来请教沈七七。

  为了确保能完美解决问题,她每次都会前去查看。

  把周凛看得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她一个不小心滑落进海里。

  好在,她自己也知道轻重,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埋头钻研她的文章。

  周凛只是受了外伤,脑子还是能用的,所以他还得操心团里的事。

  于是,每天放学回来的乐乐,看到爸爸妈妈都在干活,主动拿出课本,跟着卷了起来。

  半个月后,沈七七终于在人生第一篇终稿上落下个句号。

  “烈日熔金,海面上绵延数千米的筏架沉浮,一艘艘小船逐渐远去。……他们乘风破浪,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伟大的先行者马克思曾说过,劳动最光荣。我借花献佛,致敬每一个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同志——你们都是最光荣的!”

  沈七七刚绘声绘色演讲完,就得到周凛和乐乐雷鸣般的掌声。

  乐乐小巴掌拍得啪啪响,嘴上还激动地道:“妈妈写得真好!和省报上的叔叔阿姨一样好!”

  “当然了!”

  骄傲吗?

  沈七七当然骄傲,写出一篇令她满意的作品,就跟庄稼丰收一样喜悦。

  都是汗水的结晶啊!

  不管能不能过稿,她都怎么看怎么顺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