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思辨风暴:秦桂梅质疑方法有效性(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其他几位较为年轻的同仁,皆为梁德仁教授的门生,涵盖这里的研究生、博士,乃至博士后。秦桂梅目光流转一圈,心中略微有些困惑,为何梁德仁都有了,她的前世导师罗霍却到现在也未现身呢?难道她之前的推测有误?然而此时她不便将这个疑问宣之于口。

  经过一番介绍后,梁德仁环顾四周,微笑着说:“现在,人员也已经大致到齐了,那么我们的会议便就此展开吧。”

  宁春华教授亲切地低下头,柔声问秦桂梅:“秦同学,你参加过小组会议吗?”

  秦桂梅微微点头,回应道:“参加过。”但在上次碳纤维研究项目中,她主要负责主持工作。

  宁春华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接着问:“那么,那次碳纤维研究的成果,是你独立完成的吗?”她在“独立”二字上特意加重了语气。

  秦桂梅谦逊地回答:“多数成果,是我们项目组在齐筱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的。”

  宁春华的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周围的人脸上也露出一副:你看吧,我就说吧,早就知道会是这样!

  韦建艺在一旁看着心底不由地好笑,这秦桂梅看来也是个小人精嘛,这是准备扮猪吃老虎吧,忽悠他们这群在实验室里单纯的学者们呢。

  “你今天初来乍到,先跟着大家看看吧。这里还有一份课题合作协议,涉及单晶硅研究内容的保密条款,你应该清楚的。”宁春华言罢,从旁边桌子上中拿过一纸协议,放在秦桂梅面前。秦桂梅毫不犹豫,签上自己的名字。

  随后,会议的帷幕正式拉开,课题组会议开始,年轻人们纷纷站上舞台,阐述上周的研究成果,一页页的文本,和众人分享前一个周他们的工作报告。

  这些年轻人虽不像他们导师般博学多才,但对课题的重点攻关方向贡献还是很有帮助的。他们多扮演着文献分享者的角色,为导师及其他资深学者的研究提供各种便利。

  秦桂梅聆听着他们的报告,兴趣盎然。例如,《区域熔融法单晶硅棒生长条件和处理工艺的控制》这份资料中,梁德仁在汲取秦桂梅的建议后,大胆改革单晶硅的生长方式,颠覆了传统的Czochralski法。

  还有这篇《CFD对单晶硅实验之速度、压力与温度的模拟》……诸多文献亦对他们探讨的课题大有裨益。

  随着分享环节的落幕,梁德仁与宁春华、韦建艺教授边聆听边交流,若遇有益的信息,彼此会相视而笑,并在黑板上记录下要点。

  不久后,研究生们的分享告一段落,梁德仁与宁春华教授着手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他们站在黑板之前,时而画上设计图,时而记下几个公式,展开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讨论。周围的年轻人则环绕而立,静静地听取导师们的指导,汲取着其中有用的知识。

  秦桂梅聆听着台上众人的汇报,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突然她抬头看看黑板,眉头微皱,轻声说道:“这个方法似乎行不通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