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杨礼来信,杨宇劝考科举(1 / 2)

加入书签

兄长:

  四月一别,四月有余,今与父母在京相聚,甚是想念,不知兄长在吕宋如何了?

  如今京中,太子于八月初九于承德殿登基为帝,大肆提升嫡系文武,杜学士升为兵部尚书,老师杜荷为莱州长史!

  太子即位后,下旨召吾为文学馆生徒!吾想科举入仕,老师却以为在文学馆以献策即可,不必科考,不知兄长有何见解,望回复以解忧!

  再三恳求杜学士留在家中无果,直言我若不去,便是抗旨,无奈只得听命!

  至长安后,见父亲被召为工部皇家家具御用工程师,母亲一切安好,如今陛下赐予家中两进庭院,家仆三人,父亲找来两丫鬟伺候娘亲,家中一切放心!

  吾进京时听说兄长因私造连弩,被贬入吕宋,太上皇赐予你吕北县候,却不见庭院有匾,深知此事必有隐情,弟素来坚信兄长无所不能,志存高远,还望兄长早日立功回京,一家团聚!

  弟,杨礼!

  看到这封信,杨宇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老爹老弟都进步了,真好!

  杨宇摇了摇头感叹!

  这吕北县侯之事,还真是不好说!

  总不能把牌匾挂在京师,可这食邑1000户可是在这个吕宋啊!

  杨宇分析了一下自家老爹被李世民召去做皇家御用工匠的脉络,似乎明白了一些门道,李世民这是要拉拢自己吗?

  这吕宋,他终于感兴趣了!?是不是尉迟宝林禀报了咱在岭南做的事儿,觉得咱有用了!

  杨宇正在兴奋呢!

  杨宇突然想到!

  自己第一次吃官司,是因为预言了李世民要登基为帝,且杀兄囚父!果然应验,目前还有一个没有实现,也就是召回王珪任门下侍中一事没有兑现!

  杨宇做梦也没想到是李世民觉得不能够被人全部预言了动向,从而只是准备让王珪进入御史台当谏议大夫!让历史回了正轨!

  而身在吕宋的杨宇目前只想到的是,如果王珪一事被证实了,那自己可能小命不保啊!谁家预言如此准确,肯定被帝王所忌惮!

  对于自家老爹之所以同意李世民的进入工部,应该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可能李世民已经秘密约谈过相关人物!

  杨宇并不知道,自己舅舅陈彬就是李世民安插在岭南关注岭南动向的的百骑司成员,早已经将事情禀报上去了!

  李世民此举,其实是拉拢的意图多过忌惮,因为如今他觉得自己是天下之主,他点飘了!

  对于一个能推时事之人,并不觉得会比他的天策军厉害,只是让杨宇知道,他的家属如今在京,你在野,要有所敬畏!

  杨宇担惊受怕中,决定未来两年在吕宋老老实实发展民生!

  杨宇却想到了,杨礼在京城遇到的难题,所以写了回信:

  吾弟:

  吾在吕宋一切安好,目前我准备建设新的学院,这里无世家,无上官节制,原始土着已经被我收服,所领土地堪比,广、循、潮三州之地,吾为羁縻州都督,可自由建设此地,好不快活!

  吾处边远之地,无法侍奉父母,弟以代劳之,劝说家母,吾在吕宋安好,勿念!

  如今朝堂派系斗争激烈,吾弟应当科举,中举后或是做校书郎,或远离中枢,做县官也罢,待陛下稳定朝局,再入京畿!

  吾在吕宋鞭长莫及,若是弟在京畿卷入纷争,恐难相照,岭南即是故土,舅舅、李将军,今欲消除岭南蛮、撩之患!

  父母在京,我等在野,帝王必定安心!

  岭南蛮、撩初平,多处缺员,必定四处寻找良才以治之,若弟请回岭南大有作为!

  若弟若有保全自身之策,或可做校书郎,留在帝王身侧以待朝局稳定,再施展才能!

  吾教授蝗虫幼崽发现之法,弟可进谏陛下,若帝不听所言,而后关中蝗灾肆虐,帝若救灾,可接此重任,所需钱粮,吾以驰援!吕宋年产三季,可持续驰援救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