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验证(1 / 2)

加入书签

宝钗今夜多半精力都在黛玉身上。

  黛玉一流泪,她立马就瞧见了。

  她不由好奇,怎么好端端哭起来了?“潇湘馆”这三字有何不妥?还是那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黛玉一瞬的失神之后,立马拿帕子压了压眼角。

  凤姐儿轻声问:“林妹妹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黛玉微笑摇头:“刚有飞虫进了眼睛。”

  宝钗心想,果然是飞虫进了眼睛吗?不像啊!林姑娘这次回来,对众人态度大变。

  以前她和林姑娘虽然算不上多亲厚,由于都是寄居的身份,到底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

  这次她回来,看到自己的时候,眼底竟有恨意滑过。

  宝钗认真回想,自己除了偶尔暗暗挤兑她几句,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啊,怎么就惹她憎恨了?

  她对宝玉也是大为不同。

  以前林妹妹对宝玉,总是疏离中带着几分亲昵。俩人经常拌嘴,又很快和好。

  这次回来倒好,她直接不理他。眼中再无一丝情义不说,还带着几分厌烦和愤恨。

  她对自己和宝玉的恨意过于明显,仿佛她自己都压制不住一样。

  宝钗不明白,她和宝玉之间清清白白,也没做什么对不起林姑娘的事,怎么就至于招她愤恨呢?

  如果宝钗之前还怀疑自己的判断,疑心自己看错了,这会儿却能肯定,林妹妹不同了!

  她不再眷恋宝玉,也不想和宝玉扯上关系。否则方才就会就坡下驴,亲亲热热和贵妃娘娘搭上关系,而不是搬出林家那位继室,婉拒贵妃娘娘。

  此时再看黛玉,她的眼神中甚至带着几分与年龄不符的苍凉之感。

  元妃赐名后又题一绝: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这园子,被赐名“大观园”。

  众人连声夸好,唯有黛玉,眼神呆滞,眼中雾气弥漫。

  宝钗暗中观察,心里琢磨着怎么才能扳回一局,让贵妃娘娘注意到自己。

  宝玉的婚事,看似老太太做主,实则还是姨妈和姨夫做主。姨妈姨夫又器重娘娘,若能得她一句夸赞,比别人说上百句都强。

  元妃写毕,向诸姐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今夜聊以塞责,不负盛景而已。”

  她拿起纸张吹了吹墨迹:“等他日闲暇,我必定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

  又抬头笑道:“妹妹们亦各题一匾一诗吧。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

  又看向宝玉,目光柔和:“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

  “之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出于姐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

  贾妃先挨次看姐妹们的,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

  黛玉想起梦中的自己,那时她尚有争锋展示才华之意,如今却是一点心绪都没有了。只按着梦中的记忆,胡乱写了一首。

  听得贾妃夸赞也没有丝毫波动。

  宝钗和宝玉头对头轻声嘀咕:“她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

  宝玉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

  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

  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