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原始森林公园的惊喜(2 / 2)
虎永刚和宁静因为是站在后面,不愿意和大家去拥挤,反正飞翔的孔雀看到了,照片也拍了不少,就走了出来。
没想到,他们站在后面的好处,此时却体现了出来。
旁边就是电瓶车的乘坐点,他们后到先出,一点也不拥挤的就上了车。
虎永刚遵循自己一贯的风格,电瓶车坐到最后一站才下车,这样慢慢往回玩,就不会走重复的路。
终点那里是一个广场,往前走是热带沟谷雨林的入口处,也是喜欢丛林徒步的游客们的行走路线。
虎永刚和宁静已经见识过更大的热带雨林,往前走没多远,到了猴园就止步不前了。
这猴园动中的猴子们,体型偏小,但都十分的活泼好动。它们灵活地在竹竿、树枝上,轻盈地跳来跳去,有的还不停地做着各种滑稽可爱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
也许它们是饲养的,都比较乖巧,没有峨眉山的猴子那么霸道,上来就抢游客的东西。
这里的猴子,看到游客从饲养员手里买了香蕉等东西,准备投喂它们,也不会过来抢食,而是等游客抛出了手,它们才会灵巧又准备的接住,坐到树上去享用。
虎永刚夫妻俩回到广场的时候,又是时间刚刚好,遇上了景区每天下午三点举行的“雨林大嗨泼”。
这“大嗨”是当地特有的蹦傣迪,而“泼”则是傣族人的泼水狂欢。
他们两个人一来怕湿身,二来在勐罕镇的傣族园里已经见识过泼水节的热烈,只欣赏了一下傣迪表演,等要开始泼水的时候就离开了。
也许是为了弥补虎永刚他们在野象谷的失望,挽回他们对西双版纳的好感,傣族的神佛在这里处处给予他们的惊喜。
等他们到“九龙飞瀑”看了一会儿瀑布、拍了几张照片后,旁边的小舞台上,又开始了少数民族的乐器表演。
第一个节目是打鼓表演,那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打鼓方式,顿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接着是葫芦丝独奏。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主要流传于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那美丽的傣族姑娘,吹奏的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那葫芦丝独特的音声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难怪古人有诗赞之曰“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
再接着是 巴乌独奏。巴乌这种乐器,流行于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和彝族之间,外形和吹奏方式都类似笛子,音色较为低沉;
然后就是独特又神奇的树叶吹奏。演奏者随便从树上摘下一片树叶,就吹出优美动听的“巴扎嘿”乐曲;
再后来就是三弦琴演奏,这是彝族的一种弹拨弦乐器。一个帅气小伙子边弹边唱,同时和台下观众互动,把民族乐器表演推向了高潮。
最后,是民族乐器合奏。之前上台表演的姑娘和小伙子一起边弹边唱、载歌载舞,那优美的旋律飘荡在原始森林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看完了表演想要撤退的夫妻俩,忽然听旁边的游客在说,要去旁边的爱伲山寨跳什么夹脚舞,宁静也来了兴致,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既然这里有,那就必须去看看。
要去爱伲山寨必须经过一座木吊桥,桥很窄,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许愿锁。
游客拥挤不堪,吊桥晃晃悠悠地,虎永刚和宁静提心吊胆地走过去,进了小小的寨门,走上石阶才把悬着的心放下来。
这爱伲人其实是哈尼族的一个旁系,在西双版纳12个世居民族中,人口数量仅次于傣族。
爱伲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爱伲男子称为阿力,女子称为阿布。爱伲人崇尚黑色,以黑为美,服饰也以黑色为主,在上面点缀少许的花边。
爱伲人的房子是干栏式的竹楼和地棚,分别被称为“拥戈”和“拥熬”。男人穿宽幅对襟外衣,肥大裤脚,黑包头;女人对襟无领短上衣,百褶短裙,银服饰。如果姑娘用花布裹小腿,那就表示可以恋爱和试婚。
虎永刚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活非常简朴,但他们热爱自然自给自足,保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在这个爱伲山寨里,随处可见鲜艳美丽的花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奇妙的自然景观。
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这里也逐渐开始商业化,出售手工艺品和土特产的小店慢慢多了起来。
这里从上午的九点到下午的五点,只要游客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组织大家围成圆圈跳“团结舞”,还可以自发地参加“夹脚舞”。
虎永刚和宁静也兴致勃勃地跨进了那竹竿中,还好那摆动竹竿的小伙儿照顾不会的游客,并没有被夹脚。
两人开心地体验过后,下山驱车往景洪市内而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