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剿匪之意,白水起义(1 / 2)

加入书签

渭源县县衙,知县李文书正在悠哉悠哉的品茶。

    “哒哒哒”

    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衙役的身影来到近前,躬身低声说道:

    “大人,吴主簿求见!”

    “嗯~?他怎么来了?”

    李文书喝茶的动作一顿,随后便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嗯~,带他进来吧!”

    “是!”

    “嗯,吴主簿,你可知那贼人的来历?”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陕西,名留史册的大事件,使得他们的剿匪行动,暂停了下来。

    而且,还有粮食,算上分出去的,也不过一千五百石左右,至于金银,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两不到两千两,这一下直接翻了五倍还多。

    “大人,那就是我们那里一伙饿急了眼的贱民,贼首叫做王朝,大概要有两百多人

    可怜我老父、老母,往日里行善积德,时常接济乡邻.

    却没想到,那些贱民不知感恩,反倒害了属下一家十几.几十口人的性命,劫掠了属下祖祖辈辈积蓄下来的财物.

    大人,大人一定要为属下做主啊”

    虽然他作为知县,乃是渭源县的最高长官,吴多运只是一个主簿。

    哪怕就只是一些贱民组成。

    最主要的是,这些临时召集起来的民壮,那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那就让他们自备一些干粮,剩下的自县衙支取”

    紧接着,神色悲戚的吴多运,迅速的迈步走进。

    但是,他的手下也没有好上多少啊。

    将这些民壮召集起来,那可也是需要粮饷的。

    听到自备干粮,武平不由眼前一亮。

    主要就是作为正规军的辅助,参与城池的防守,剿灭叛匪,维持治安,修缮城池等等。

    “是是是,我都听大哥的.”

    起义造反,那可是触及到了朝廷的底线了,自然是要大力围剿的。

    不过,作为率先起义的王二,似乎并没有支撑多长时间。

    幸亏这个王朝,并没有像王二一样进攻县城。

    “咦~?吴主簿这是何意?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训练基本遵从春夏秋月二操,冬天操三歇三,以不违农时为要,并且有纸甲、腰刀。

    这也是为什么,王朝在先前从没想过进攻县城的原因。

    就算是把他家的猪狗都算上,那也没有五六十口啊。

    在经过十几天的时间之后,终于是传遍了整个陕西,惊的李文书一阵心颤。

    否则的话,他可能办事不行,但是他要是想要坏事,那绝对是一顶一的。

    “哒哒哒”

      再请各位大佬有票的投个推荐票票,没票的追读一波()

    这让他开始一再拖延进山剿匪有时间,争取进行更长时间的训练,最好再多召集一些民壮。

    真要积德行善、接济乡邻,也不会家里有着数千石粮食,还导致治下百姓饿到急眼,化身乱民劫掠了。

    “大人啊,属下、属下,属下一家五六十口,全都被贼人给害了。

    “噗通!”

    但是到了吴多运的嘴里,这直接就是翻了一番还多。

    只可惜,他们现在招募的人数,如果能够有个两百之数,那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事实是,渭源县的民壮人数,就只有一百五六十人,而且也都没有经过多少正规训练。

    明末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终于是要开始了。

    他们这种,顶多就是个山匪流寇,完全引不来那些官老爷的太多注意,能够为他们留下更多的发展时间与空间。

    虽然民壮情况大多心知肚明,但他总也不好在这里直言,只能是含糊其词的糊弄过去。

    武昌斜睨了他一眼,不以为然的说道。

    “相信武平统领,一定能够旗开得胜,将那些乱民一举击溃,擒杀贼首王朝”

    在见到吴多运如此模样之后,知县李文书也是不禁吓了一跳,猛的便是站起身来,快步来到吴多运的面前,将人虚虚扶起。

    十几天下来,倒也显得似模似样了。

    三千石粮食,万两白银,全被贼人给抢走了.”

    事实上,就算加上吴家的护院,他们这次也就杀死了二十来人。

    念头一动之间,上方的灵性力量海洋,便就开始垂下丝丝缕缕的灵性力量,一点点的融入王朝灵魂。

    “吴主簿快快请起,本官必然会查个明白,将那贼人尽快捉拿归案,明正典刑。”

    “这、这真的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左右不过就是一些乱民,等到官兵一到,他们又能有多少的战斗欲望?

    不过,他倒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左右不过一些饿急了眼的灾民,朝廷官兵一到,那还不是望风而逃?

    在想了想之后,李文书便是凝眉吩咐道:

    “去,将县丞武昌,还有统领武平叫来.”

    当距离李文书一米多远的时候,吴多运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语气哽咽的说道:

    “大人,求大人为属下做主啊.”

    这要让王朝他们知道,非要呸他一脸不可,脸可真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