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情窦初开(一)(1 / 2)
国庆节前夕的一个星期天,黄土高原上的阳光格外妩媚,爽爽的秋风簇拥着白云,小鸟掠过天空。
站在自家门楼口硷畔上的刘巧玲,心情异常兴奋。自从爸爸星期三把借书证送给她后,她就盼着这一天了。
今天一吃完早饭,刘巧玲就骑着28锰钢墨绿22型飞鸽牌自行车向县城方向驶去,一路上,她一边骑着车子,一边在编织着自己的文学梦。
刘巧玲和大学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底子薄弱,现在她上了刊授大学又不学英语,这更坚定了她的学习信心。一想起自己的求学路,刘巧玲真是百感交集,按照父亲刘立本的打算,巧玲小学一毕业,也就算书念到了头,该回家帮帮妈妈干活了,女娃家书念多了有啥排场。还是她的小学五年级班主任郭士学老师,不断地来她家找爸爸做工作,爸爸才让她继续完成学业,因为她的作文写得好,几乎每次作文评讲,老师都要在班上念她的作文,说她写的作文,立意新颖,语言优美,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刘巧玲还连续两次参加地区的小学生作文比赛,一次还得了三等奖。
上中学后,刘巧玲更是努力学习,前年高考失利,她要补习,父亲坚决反对,好在学校正好缺人,她随即进校成了一名代理教师。
由于她是新时期的高中毕业生,她的知识结构远远的把那些老民办教师抛在后面,因而她的教学理念很受校长赏识。加上一家人的大力支持,使得刘巧玲在教学工作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更让刘巧玲感到欣慰的是,她在一边工作时,还能实现她的大学梦。
想着想着,刘巧玲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扬起了头,脚下使劲地给力,车速明显快了,不一会就到了县城。刘巧玲一直将车子骑到县文化馆门口,寄存好车子后,她摸了摸内衣口袋里的借书证。
一走进县文化馆阅览室,迎面的墙上有一块大三合板白底红字,用隶书写着《借书须知》。
刘巧玲站在前面仔细看着墙上的《借书须知》,一边看,一边默默地阅读着,她只记住了三点:每次只能借两本;爱护书籍;按时归还。
刘巧玲在图书馆里呆了几乎一个上午,两间大瓦房的图书馆,里面两米多高的书架排列有序,被借阅柜台阻隔,不得入内,柜台上放着厚厚几大本图书索引,巧玲拿了一本,一页一页仔细地看着,看了一会儿,她从挎包里拿出了笔和纸,看着抄着,临下班时,她才借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拉尼娜》。
回家的路上,刘巧玲异常的兴奋,虽说她没有考上大学,但刊授大学照样能圆她的大学梦,她时常想起小学时看的连环画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她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起高尔基那时不知要好多倍。
一回到家里,巧玲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不管多忙坚持每天读一万字,革命导师斯大林日理万机还坚持每天读五百页书呢?
参加刊授大学后,刘巧玲比以前更加发奋了,家里院落的槐树下,僻静的窑洞里,学校的操场,野外的硷畔、沟坎、川道都是刘巧玲读书的身影,捧着刊授大学课本的刘巧玲心里充满着无限的喜悦。
不管怎么着,教学工作还是首位。
刘巧玲一进校便接了高三星的三年级语数课,现在已成了毕业班,她的教学工作深受到师生们的好评,每一学期都有奖状。
这几天,刘巧玲一上完课,就忙着准备开学初安排的观摩教学课《飞夺泸定桥》,她把教案写了改,改了写,终于形成了文字形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