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打不垮的平原城(2 / 2)

加入书签

  “等他回来,还不知道啥时候呢。如果,探子找不到粮库,我们就不打了吗?与其傻等,不如自己去找。”

  “你说说怎么找?本王洗耳恭听。”

  “找粮库有啥难的?粮库要往里往外运送粮食,车队进进出出会留下很深的车辙印,我们跟着车辙印走就一定能找到。”

  安庆绪听他说的很有道理,知道他平时的鬼点子就很多,这样的年轻人可用。便说:“你去吧,需要大营支援就说一声,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遵令!”

  嘎降回到自己的营地,他并没有马上集合队伍,而是派出数个先遣小队去寻找通往山里的车辙印。他知道进进出出粮库的车辆一定很多,车辙印一定很深。

  很快,一支先遣队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车辙印,明白人一看,就是经常有大车经过的路。嘎降马上集合队伍,跟着这条车辙印很顺利就找到了藏在山里的粮库。

  “停!”嘎降走到山门前令队伍停下。他看到进粮库的道路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在往前走,道路越来越狭窄,只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他不得不防。

  “先遣队,去探探虚实。”嘎降可不傻,在没有弄清楚粮库虚实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把大部队开进去的。

  “遵令!”

  先遣队由20名骑兵组成,他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精英。一边前行一边主意观察两边悬崖上的情况。

  “如果,对方有埋伏应该出现了呀。”先遣队长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个人影都没有?

  “你们两个,快马前去打探一下。”

  快到山门时,还没见到有人,先遣队长不敢贸然进山门,令两个骑兵前去打探。

  “门内没人!”两个骑兵进入山门后,又从山门里出来,喊道。

  “没人?”这使先遣队长感到不解和奇怪,难道这个粮库废弃了?他们是在唱空城计还是诱敌深入?

  “你们再进去探探,走远点!”

  “遵令!”二人又进入山门内,往里走了一段路,仍然没有见到一个人。只不过通往粮库的路越来越窄,路两边的悬崖越来越陡,有些恐惧的感觉。

  “这里没人,咱们回去吧。”

  二人中的一位说道。

  “好吧,回去。这里的人都去哪里了?”二人既奇怪又不安地回到山门口,对着大队人马喊道:“里面没有人!”

  “怎么回事?”

  “我们走了很远,没见到一个人,是不是一座空粮库呀?”

  “空粮库?”嘎降想了想,这两年战乱不断,粮库只出不进,不空才怪。

  想到此,他对先遣队长说:“你们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着。”

  长长的队伍走近一条狭窄的谷底,兵家一看就明白,四周的环境对打伏击很有利。

  “坏了!肯定有埋伏!”嘎降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晚了。他后撤的命令还没出口,两面悬崖上的箭,雨点般地朝他们倾泻而来。

  “快撤!”

  嘎降的马好,跑得快。等他逃到安全地带回过头来一看,跟着他逃出来的没有多少人。

  魏卓卿没有下令追赶逃兵,而是令士兵迅速打扫战场。

  其实,魏卓卿以前也没有打过仗,作战的经验是在战争中学到的。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为了粮库的安全,早早在山口派出了移动哨,嘎降的队伍怎么能逃得过他们的眼睛?

  魏卓卿得到移动哨的敌情报告,布置了这次伏击战。这次伏击战大获全胜,杀伤叛军六七百人,缴获战马五六百匹。

  他令士兵们把叛军的尸体丢进山谷里埋了,回到粮库大摆庆功宴,用酒肉犒劳士兵们。

  “阿弥陀佛,你们又打胜仗了?”魏夫人看到魏卓卿满脸的喜色问道。

  “叛军来了不少人,想抢我们粮库,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不知道粮库的厉害!”

  “哎,这打仗呀,又得死人。不管是叛军还是朝廷的军队,死伤的都是百姓的孩子呀!阿弥陀佛!”魏夫人大慈大悲,心痛那些战死在沙场的人。他们都是血肉之躯,跟着安禄山就是叛军,就该杀。可是那些孩子也太可怜了。

  “可不是吗?安禄山手下那么多人,在他反叛朝廷之前都是朝廷的士兵;安禄山一出事,这些士兵都成了叛军。他们未必都愿意反叛朝廷。”

  “人在队伍里,谁还管你愿意不愿意?跟着谁就为谁卖命呗。嗨!可怜的人呀,投错了胎、站错了队,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嗨!可怜的人呀,阿弥陀佛!”

  魏夫人活了半辈子,一直吃斋念佛,从不杀生。她非常怜悯那些死于战场的士兵,他们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呀!每次战斗结束之后,他都要去自己建的佛龛前,烧香念佛超度死者的亡灵。

  “我也知道这些人很可怜,但是,他们是来攻打我们的,我们不消灭他们,他们就要消灭我们。生与死我只能选择一个,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尽量少杀或不杀他们,只要能制服他们,我就不杀他们。”

  “嗨!”魏夫人长叹道,“人不打仗多好。阿弥陀佛!”

  嘎降带着两三百人落荒而逃,回到大营,安庆绪见他狼狈的样子,问道:“粮库攻下了?”

  “他娘的,”嘎降气急败坏地说,“不知道什么人走漏了风声,人家早有埋伏,我们一去就被人家包围了,我们中了人家的奸计!”

  “你带回来多少人?”

  “两三百吧。辛亏我的马跑得快,不然,也要被乱箭射死。”

  “按照朝廷的体制,最大的粮食储备库,最多只配备两百多名库兵,你带了一千名骑兵,却被人家打得如此狼狈,你这仗是他娘的怎么打的?”

  “我们一进入山谷,我就感觉不对劲儿。那山谷只适合埋伏,不适合攻击,我也担心中了人家的埋伏。可是又一想,谁知道我们来偷袭呀?

  “我正想到这儿,峭壁上乱箭如雨倾泻过来,士兵们都来不及躲避,便死在箭雨之下。

  “这说明人家早早地埋伏在我们必经路段等着我们,不是走漏了消息是什么?他娘的,是谁走漏了消息?”

  “我们有内鬼?”军师问道。

  “内鬼?”安庆绪说道,“就算我们有内鬼走漏了消息,也没这么快呀!从你要求去攻打粮库,到你出兵没有间隔多少时间,问题不在我们内部,问题在我们的对手上,他们太狡猾了!”

  “看来,”副将说,“粮库早有准备,我们要攻下粮库得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不如封锁住从粮库到平原城的道路,让粮库的粮草运不进平原城。”

  “你想困死平原城?”军师问副将。

  “这是最好的办法,”副将说,“我知道朝廷的粮库都建造在山谷里,易守难攻。攻下粮库的代价太大。”

  “困死平原城,”安庆绪说,“我们呢?我们的粮草从何而来?我们随军携带的粮草只够吃一个月的,恐怕我们饿死了,平原城一点儿事都没有。”

  “俗话说,知难而退是最明智的。”军师这样说是提醒安庆绪早点收场,再纠缠下去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