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红山文化展览(2 / 2)
李廷机的长相和他在史书上的映象差不多,面容清癯仙风道骨,但因为常年皱眉思考,此人眉头深深皱出了一个川字。
董其昌笑着道:“李尚书,这便是你要见的王建阳了。”
“早听说王建阳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廷机笑着主动招呼。
王文龙也问候道:“尚书大人好。”
李廷机待人处事极有风度,这是他的经历造就的。他虽然是泉州人,但十几岁就因为成绩优异贡入太学,来到京城读书。
二十八岁,在顺天参加乡试,夺得第一,参加会试,又得第一,最后殿试点了榜眼,之后就是当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直到如今当到礼部尚书,一辈子接触的人物要不就是学生,要不就是各部之中的堂官,真正是往来无白丁,涵养气度想不练出来都不行。
董其昌连忙说明来意:“建阳在辽东收集了一批红山文物,想要在甲骨研究会成立之时办个展出,让会员们一起参与点评欣赏。”
“这是好事,礼部一定支持。”李廷机点头道。
“多谢尚书大人。”王文龙也高兴说道。
事情已然定下,甲骨研究会本来就是沈一贯从万历皇帝那里弄来的支持,礼部对此极为重视,如今又有李廷机帮助,王文龙的文物送到礼部,立马就开始安排场地、布置展览。
礼部官员没权没势,是六部里头地位倒数的,但是布置活动却是他们的本门活计,展览自然弄得好。
而这段时间王文龙却在忙着找人做食物,他寻了礼部的厨子,让自己从辽东带回来的刘德天指导着他们做此时辽东人常吃的高粱米水饭、豆酱、杂粮干饼,高粱米煮得越夹生越好、豆酱下的越咸越好、干饼中的杂粮掺的越多越好,王文龙要求他们把一餐饭做到拉嗓子的地步才算过关。
……
万历三十三年五月初六日,董其昌让钦天监阴阳官帮忙看的黄道吉日,甲骨研究会正式成立。
甲骨研究会只是礼部下辖的一个研究机构在观念之上没有任何品级,但是这研究会经过甲骨文红火以及最近的辽东考古事件的舆论爆炸,早已经天下知名,俨然成为大明第一名士聚集之地。
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员制度也定了下来,研究员分成三个等级,有管理权利的会长副会长以及联络员等职位算是第一级只有五人,接下来各研究室的主任是第二级总共也只有十人,研究室主任只是虚职,以表示他们比普通研究员的地位更高,而再下的研究员则由全国挑选出来二十人,第一期基本上从甲骨社中选拔,另外还拉了东林党和浙党的几个与考据学和金石学上有些成就的人物入会,如此便凑成甲骨研究会的第一届成员,总共三十五人。
虽然有名额用以酬佣党派成员,但由于人数太少,这点名额连甲骨社中有名望的名士都不足以全部容纳进去,最后能够入选名单的全都是天下赫赫有名的人物。
虽说未来甲骨研究会还会以五年一度再选新人加入,但考虑到研究会的成员不可能活得无限长,每年选拔入会的人数也不会太多,甲骨研究会在这选拔制度之下总共的正式研究员也不会过两百。
如此一来,满京城都知道此研究社中的十几个研究员都是万里挑一的真正名士,身份比起往年由国家主办的编书中从各地挑来的编修更要体面。
接到甲骨研究会成立的帖子许多官员都赶来共襄其盛。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