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惊变:芯片断供(1 / 2)

加入书签

随着郝强的到来,在场的商业大佬们纷纷露出热情的笑容,争相上前问候。

不关注这位超级大佬是不可能的。

512亿美元的身家,世界富豪榜第三位。

这还是去年11月的数据,几个月过去,估计他的财富又有了不少增长。

今年,郝强很可能就要登顶世界首富的宝座了!

“郝总,您好!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一位身着得体西装的中年男子热情地说道。

“吕总,你好。不必客气。”郝强微笑着伸出手,与对方相握。

眼前这位是国内富豪榜前十的常客,48岁的吕阳,身价约三百亿元。

握手刚毕,其他商界巨擘也纷纷上前:壁桂园的杨女士、美滴集团的何总、网一叮磊、富荔集团张总、九拢集团张因、藤迅蒋志东、衡大许老板等。

粤城富豪云集,仅富豪榜前百名就占据了二三十个席位。

能够参会的,无一不是国内富豪榜上有名,粤省国央企的掌舵人或粤省国际巨头公司的高层。

全场约有数百位商界精英,令人惊讶的是,郝强竟能准确叫出每一位的名字,这让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大佬们备感惊讶与荣幸。

与会者大多年过不惑,三十岁以下的凤毛麟角。

郝强不仅是最年轻的,更是名气最盛的一位。

王富阳、秋海等人紧随郝强左右,充当小弟。

王富阳经营摩托车零配件厂,与未来摩托车公司合作多年,他的个人财富也有几亿元了。

秋海是郝强的岳父,这两年郝强没少关照,他的个人财富也突破五亿元了。

跟着郝强身边蹭熟脸,其他大佬看在郝强的面子上,也许会与他们进行合作。

这个粤商大会,也是一个商业结交平台。

一会儿后,郝强也碰见了王船福,两人紧握手。

王船福与郝强是合作伙伴,也算是忘年之交,有空就一起喝茶。

“老王,这个月新车卖得不错嘛。”

“一万多辆,哪里比得上你们哦,卖五辆的利润都比不上你们一辆。”

“我们研发成本高,风险大啊。”

“我这还没收回投资成本呢,等销量达到二十万辆了,才能说赚钱。”

韩源与王船福相互吹捧,周围人只是附和笑着。

这里公共场合,也不可能说真话。

私下里,倒是透露八九分,留一二分给对方想象空间。

郝强与现场商业大佬瞎扯,并没有端架子。

也有人向他打听融资合作的事,看看有没有机会。

郝强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各方的热情和猜测,半虚半实。

半个小时后,

粤商大会正式开始,粤省政府省领导上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各位来宾,同志们:

值此第二届粤商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向前来参会的粤商代表和世界各地广大粤商致以诚挚问候,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粤省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自古以来,一代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粤商,在南粤大地上投资兴业、拼搏创业,在祖国怀抱里北上西行、勤劳奋斗,在世界范围内四处闯荡、艰苦打拼。

无论走到哪里,他们始终心系祖国、情系家乡,始终与故土血脉相连、共生共荣,成为粤省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粤省联通世界的重要纽带……”

看似内容很多,但都是官话。

听完下来,感觉没有一点实际信息量。

这就是领导讲话。

要不然,说错就麻烦大了。

接着,上面相关部门的领导上台致辞,内容也是没有营养。

不过,郝强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是语言艺术啊,得好好学一学,说不定哪天用得上。

去年,他入选省仁大代表。

前几年,郝强不太想玩进仁大代表,就是不想开会。

要不然,有可能已经飙到全国去了。

等上面两位讲完后,轮到郝强讲话。

作为亚洲首富、全国首富的代表,郝强的出场无疑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他身着一袭得体的西装,面带从容自信的微笑,缓步走向主席台。

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彰显了与会者对他的尊重与期待。

郝强优雅地向四周点头致意,随后站定在演讲台前。

环顾全场,酝酿一下,随后开始了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粤商的未来发展。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团结协作,勇敢地迈向国际舞台。”

郝强的声音沉稳有力,充满感染力。

他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对粤商发展的独到见解:

“粤商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勤劳智慧,敢为人先。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积极拥抱变革,勇于创新......"

郝强巧妙地融合了先前两位大领导的观点,却又不露痕迹,避免了生硬的奉承之词。

接着,他将话题引向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未来属于科技,也永远属于科技。

自未来科技集团创立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这一理念。

在投资三元锂电池之前,我曾深入思考燃油车的未来趋势......"

郝强从自身创业经历谈起,阐述了公司的科技理念,重点描绘了未来汽车生态圈的蓝图。

最后,他总结道:“作为粤商,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谢谢大家。”

郝强讲完后,引发阵阵掌声。

在场的企业家们纷纷点头赞同,被他的远见卓识所折服。

当然,不少人觉得他运气好。

许多企业也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没出成果。

几次之后,这些老板就感觉自己公司不是搞科研的料,减少科研投入,进入恶性循环,最后干脆做代加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