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中医的血脉联系(2 / 2)

加入书签

  生活并非虚构的故事,因此有时它会展现出比小说更为奇妙的情节。

  陆懋修,字九芝,活跃于嘉庆年间,逝世于光绪时期。

  他因其深厚的儒学造诣而声名远扬,同时也精通医术。

  早年,九芝致力于儒家学业,直到中年才开始全力钻研医学,并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治好了不少患者。

  他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和五运六气理论,治疗方法遵循张仲景的传统医道。他着有《世补斋医书文集》、《不谢方》、《伤寒论阳明病释》以及《仲景方汇录》等着作。

  陆氏在仲景学说的研究方面可谓剖析入微、言辞精纯,对于后来的学者们具有极大的助益。

  关于温病与伤寒之间的关系,他有着独特的观点,曾说道:“仲景撰写时引用了《难经》,而温病其实就蕴含在伤寒之中,治疗温病的方法也并未超出伤寒的范畴。”

  这意味着从广义上来讲,伤寒已经涵盖了温病,无需再另行创立温病学说并单独设立法门。这种见解显示出他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

  李介宾心头如闪电般滑过这些评价,他不禁喃喃自语道:“难怪,难怪啊……”

  仿佛一道明亮的光芒穿透了层层迷雾,让他豁然开朗。

  昨天面试之时的种种猜测和推断都在此刻找到了解答,一切变得如此清晰明了。

  李介宾兴致勃勃地问:“那你可晓得王朴庄此人?”

  沈梦得满脸狐疑,摇摇头说:“不晓得啊,他是哪个哦?”

  这个出乎意料的反问让李介宾一下子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应。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你是你外公的外孙女儿,没错吧。”沈梦得点点头,“嗯嗯。”

  接着,李介宾又问:“你外公家,祖上可是温病学名医陆九芝呐?”

  “哇塞,这么说来,我也能算是中医世家出身咯?”如果按照宽泛一点的标准来看,倒也可以这么说。

  然后,李介宾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而这王朴庄呢,正是陆九芝的外公。”

  三个人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反复琢磨,还是没能弄明白彼此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复杂的亲属关系。

  不过好在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毕竟当事人早已不在人世,纠结于此似乎也没有太大意义。

  “你昨天说的很好,但是我看你有意犹未尽之意。”李介宾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意味深长的看着沈梦得说道:

  “中医温病学派发展到清代医家王孟英时才算是真正成熟和完备起来。

  那个时候,以叶天士为首创立的叶氏温病理论体系正如日中天,但与此同时,对这一学说持批评意见的声音也逐渐出现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并率先开启批判温病风气之人就是王朴庄。”

  王朴庄是陆九芝的外公,而陆九芝是我外公的太爷......

  沈梦得懵了,什么意思?我不是温病世家吗?怎么老祖宗是批判温病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