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莫管他黄帝岐伯,别在乎什么扁鹊华佗(2 / 2)

加入书签

  理论不止一种,但是,考试是会给打分的。

  “莫慌,莫慌。”李介宾送一个呆愣着的研究生手里拿过自己的笔记:“其实也不奇怪嘛,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写的,也不是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的产物......”

  众人慢慢回神,看向卷着书在手里拍打着的李介宾。

  “不要先入为主,也不要偏听而信。”李介宾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医学知识,本来就是一直流传的,是一脉相承的?”

  “从古朴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

  老刘跟学生们一样,带着复杂的眼神看向李介宾。

  讲一个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医生,他们活着的时候行医,将自己的方法记录了下来。

  然后他们死了,留下来的可能不多,也就几根竹简。

  但是有后人继续实践,记录......

  根据研究,墓里面的竹简至少分为了三个时期,并不是同时期的产物,更像是不同时期补充的东西。

  经脉、脏腑、腧穴、刺法、治疗马病......

  高约14厘米的髹漆经脉人,其头面、四肢、关节、小腹、腰背处刻有111个点和若干铭文,体表有纵贯全身的彩绘、刻划经脉线共63条,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

  人为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疗马书》8种医书。

  这批医简,主体部分抄录于西汉吕后至文帝时期,根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仓公淳于意的行医与授学时间与这一时期相当:墓主人下葬年代在西汉景、武时期,其年辈应与淳于意弟子相当。

  从医简的书名看,均为已亡佚的古医书。

  主要内容与淳于意所学所传的医书相关。

  其中《脉书·上经》等保存了色脉诊的内容,《脉书·上经》中出现的“敝昔曰”与简文中存在较多的齐语特征,证明这批医简在学术上应源于扁鹊与仓公。

  《脉书·下经》是与马王堆、张家山出土古《脉书》接近的经脉文献,包含了更丰富的“言病之变化”的内容。

  “其实,这倒是印证了我的一个猜想。”李介宾悠然的说道:“《天回医简》中的一句话,在《黄帝内经》中便演绎成一篇甚至两三篇文章......”

  “所以说起来,这些医书也不算亡失,而是被同时代的其他医家所继承,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又不断的扩充,演绎.......就如同一颗大树的根系一样,不断的分化,不断的扎根大地。”

  “终于到了某个时代,开花结果,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汇集成了我们中华医学的无上至宝——《黄帝内经》。”

  考证这些医书是为了推演其来处去处,但是作为医者,太过纠结作者或锱铢必较,则是缘木求鱼。

  比如《魏志·华佗传》里面记载了,华佗被杀前曾经将一卷书交给狱吏,并且告诉他“此书可以活人”,但是狱吏害怕受到牵连不肯接受,华佗就用火把这个书烧了。

  “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现在能够看到的华佗着作大概只有《中藏经》,而且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本伪书,不是华佗写的。

  可能宋代还能看到华佗的着作,但是孙奇他们认为华佗的书跟圣人之经就是《黄帝内经》,并不一致。所以发出了“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的感慨。

  后世一些研究整理张仲景着作的把书称作“活人书”,比如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就是源于这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