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万畜之长(2 / 2)

加入书签

    吕布的表情非常严肃,众人都把目光投在了徐庶的脸上。

    按理说,徐庶回去是最好的选择,他毕竟是讨逆将军兼任兖州牧,又是吕布最信任的人,不管是阻挡袁绍军强渡黄河还是率军进攻黎阳,反正徐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他们离开兖州的时间已经快一年了,于情于理也应该管管家里的事情,不然暂时负责兖州内部事务的陈宫、李整只怕要血压拉满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魏延嘭地一下站起身来,想慷慨激昂地说一声不如让我当先,可他这八尺大汉起身了众人居然都不看他,而是死死盯着徐庶,他又只能尴尬地顺手拍死一只蚊子,然后悻悻地坐下。

    徐庶笑吟吟地道:

    “屯兵黎阳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东郡有公齐和公台,焦触不敢妄动,就是真要打,也得等袁绍的大军都到齐了再说。

    以徐某之见,强攻怕是非袁将军所长,我等不如先等几日,暂时按兵不动。

    唔,大司马那边倒是需要小心防范,我怕有人突袭大司马。”

    有句话徐庶不太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如果袁绍要大举南下的话,那肯定就是要跟吕布徐庶彻底撕破脸了,若是如此,他所有能调动的兵马肯定都要调动起来,徐庶的老朋友袁谭肯定也要接到命令。

    袁谭身边安插了徐庶的长史袁嗣,袁嗣这个人确实有本事,在青州平定之后帮袁谭做了很多事情,与王脩一起把青州治理地有模有样,他肯定会知道更多的内情,所以徐庶完全不慌。

    唯一让他有点担心的是张杨。

    张杨为人太实在了,之前差点被杨丑砍了,现在还是不吸取教训,照样跟那些黑山出身的盗贼称兄道弟,依然让他们在自己身边服侍,天天没心没肺地笑哈哈,有时候徐庶都觉得给张杨这个大司马的官实在是太大,固然表达了吕布对张杨的兄弟感情,可也着实是把张杨给推到了不太好回旋的位置。

    他手下的那些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袁绍之前能利用杨丑,这次不会想不到再利用张杨手下的人。

    侯成的事情对吕布的打击都这么大,要是张杨出事,吕布还不得直接厥过去了。

    因此痛定思痛,徐庶准备了两手——

    “公明!”

    “末将在!”

    徐晃听见徐庶点自己的名字,心脏砰砰猛跳。

    他之前在南阳的表现让徐庶很满意,已经提拔他作为军司马,这次安排肯定是独当一面,徐晃的人生即将得到巨大的转折。

    果然,徐庶肃然道:

    “我愿表公明为监军,赴野王帮助大司马,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监军?!

    监军这个官职可大可小,给大司马当监军也真亏你徐庶想的出来。

    如果换成别人,你给我安排监军,我不弄死你才怪,可换成张杨,吕布倒是轻轻颔首表示认可。

    宋宪也激动地道:

    “不错,早就该给稚叔派个监军过去。

    可惜我军之中各个品行败坏,还是得靠元直啊!”

    吕布无视宋宪的臭嘴,点头道:

    “不错,正该如此。

    我这就修书一封,公明交给稚叔,之后河内战事,定要你小心操持。”

    徐晃知道徐庶要大用自己,可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大用,不禁心花怒放,赶紧答应,一边的魏延本来得到了陷阵营都督的位置之后非常开心,自认为压过徐晃一头,没想到徐晃转瞬间居然得到了如此位置,居然还能去监大司马的军。

    这真把魏延酸的不停地磨牙,委屈巴巴地又要跳脚。

    还好孔融就坐在魏延身边,闻言轻轻按住魏延的手掌,微笑道:

    “文长这是怎么了?”

    “我!我也想领军啊!”

    大丈夫不厮杀,如何博得功名?

    魏延不怕苦不怕受伤,哪怕是死,也想轰轰烈烈地死。

    “你看,又急。”孔融笑吟吟地道,“这世道无日不战,你现在手握陷阵营,难道就一直让你在这待着不成?

    元直就不是个平白等着被人欺负的人,你等着,很快就有你上阵的机会。”

    果然,徐庶长衣一震,表情顿时冷了下来:

    “日防夜防,终究也不是办法,这次袁将军受封太尉,居然不派使者拜谢,反倒扬兵黎阳,怕是心中存了不臣之念——文长!还有一处需要你去监军,不知你敢去吗?”

    魏延没想到这就叫到自己了,他顿时又惊又喜,赶紧起身,连呼吸都粗重了:

    “去,去何处?当,当然去!便是刀山火海,只要将军一句话,老子,不是,末将一定也去!”

    哇,一天之内居然连续封了两个监军,不过这一路该去哪监?

    徐庶微笑着看着魏延,招手示意他走到身边,魏延垂手迫不及待走到徐庶身边,因为太兴奋还不小心踢翻了面前的小桌,热忱地等待着徐庶的调遣。

    “文长,青州那边,你敢去监军吗?”

    “哈哈,为何不敢?”魏延满脸兴奋,“我率何人去?监谁人之军?”

    徐庶微笑道:

    “自率陷阵营本部,人嘛……当然是去监军青州刺史袁谭!”

    魏延:……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