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对历史的感悟(1 / 1)

加入书签

看了张若茵老师写的《万里边安》,我的心里竟有说不出的沉痛。其实并不仅是此时,在我读《史记?李斯列传》时,心中就有无限的沉痛。我总觉得秦朝本不该灭亡,可是竟在意想不到之间灭亡了,而且许多事竟凑得如此之巧!假如秦始皇没鬼迷心窍般地去寻仙求长生不老,假如当时李斯没有那么目光短浅,假如当时扶苏公子稍多些理智,假如蒙恬不会那么无原则的忠义……历史又是什么样呢?真还不敢想象。

  可是为什么就会如此地巧呢?赵高,这位老鼠般的人物,能做到指鹿为马,活生生地将一只大象吞没,而且竟是那样容易!即使后来秦朝继承者子婴也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可是他已经没有无力挽狂澜之力,秦国败得是多么不甘心啊!那个刚愎的不可一世,妄想世世代代永续,一心想追求长生不老,死后却与臭鱼虾为伍的秦始皇,在九泉之下该又是多么不甘心啊!

  很多时候不敢相信命运,但是命运有时却来得如此巧,它不仅反应在一个人的身上,在历史上同样有着让人唏嘘不已的戏剧。就拿秦国来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多么伟大的创举,他也希望自己的一这伟大创举能无限地延伸下去,将自己自奉为始皇,自己的子子孙孙也能一直延承下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不惜摧残文化,扼杀人才,并妄图自己能长生不老。可是往往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历史的脚步并没有顺着他的意愿发展,而是给了秦始皇一个很大的尴尬。而且事态非要出现得这么巧,让他死在了路上,这给赵高一个很好的时机。而赵高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好的机会,骗过鼠目寸光的李斯,扶植胡亥登上帝位,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企图。

  秦始皇的妄想,给他的正宗的继承者扶苏带来的致命伤害就是,他在在生之年因为恋权,并没有立扶苏为太子,虽然大家都认可他,但是守中没实权,在扶苏公子的心里还是一直赌着“不正言不顺”的气。所以虽然他贤能,在朝堂上有威信,但却冲不出自己心中的槛,当赵高拿来假传的圣旨时,很草率地自杀而亡。而他的自杀已经预示着秦朝会朝着灭亡的方向发展。

  我怎么也不会明白,为什么扶苏在没有查明事实之前会想着自杀,凭着他的贤能和蒙恬的智慧,说什么他都不应该选择自杀。当时蒙恬已经发现其中有端倪,希望扶苏能冷静下来将事态弄清楚。但扶苏却如着了魔一般,怎么也听不进劝告,很不负责任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他如果不意气用事,仔细对事态考量一番,肯定会是另一种结局。虽然他的老丈人李斯因一时之错,而听信赵高,但只要他与蒙恬联合起来,从亲属层次上讲,李斯也会重作考虑。

  而且蒙恬手中握有30万大军,老谋深算的李斯如果再不站到他的这一边也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赵高的问题很轻易就能被解决,他的老丈人李斯也不会遭到腰斩之刑,他的那些兄弟姐妹也不会遭到残忍的杀戮,秦朝又怎么会如此之快地灭亡呢?当时扶苏自杀是因与他的父皇赌着一口气而亡,可是他这口气的代价多么沉痛啊!整个历史因这口气而改变。

  再说说蒙恬,作为一名功高才气横溢的将领,应该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有授”的道理,而且他应该是一位比较敏感的人,感觉事态肯定有问题。如果他的内心再多些强大,不去随和赵高设下的陷阱,而是一直躲在外,力保扶苏的孩子子婴,秦朝同样还是有希望的,蒙恬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更浓重的一笔。可是他却放弃了,用自己的顺承成就了赵高,同时也毁灭了秦朝。

  由此可见,秦朝的灭亡存在着多少不应该,可是这些不应该非要变成应该,而且因为这些不应该的转变,使历史那么轻易地改变了方向。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