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可交(2 / 2)

加入书签

  路过梁平住的小旅馆的时候,梁平忽然想起给文涛送书的事情。于是找出一套高三二轮的学习资料,推出自己的自行车:“张哥我送你,顺便把文老师要的书送去。”

  张峰说:“你不用再跑一趟,我给文校长捎着就行。”

  看张锋态度诚恳,自己也确实累了,梁平本想答应,可是转念一想,这不是捎书那么简单的事情,是对这个事的态度,是对文涛态度,像这样的机会别人找都找不到,自己又岂会失之交臂,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

  在张峰的带领下,梁平轻车熟路的来到文涛的办公室,见文涛在打电话,梁平悄悄的将书放下,识趣的退了出去,轻轻掩上门。

  梁平的举动让文涛很是满意。心里满意,在表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打完电话,文涛对仍然站在走廊里的梁平说“你先回去吧,等我看过以后给你回话。”

  滩区乡党委书记郑向峰出差回来,家都没回直接去了乡里。

  党政办王主任是郑书记的嫡系,也是获取信息,掌握各种动向的主要渠道。

  黄涯村民和砖厂闹事的虽然已经平静,想起王主任给他汇报场景仍然心有余悸。

  近一百多口子人,不是赤手空拳,而是人人带着铁锨、镐头和木棍的对峙,一旦群殴发生,再出现伤亡,就是重大恶性事件,到时候理想、抱负不仅会成为泡影,他的政治生命就会终结。为了防止死灰复燃,防止事态恶化,他必须做好善后工作。

  郑向峰带着王主任先到了砖厂,看到砖厂的生产井然有序,也放心了不少。在厂长蒋明辉的办公室,蒋明辉汇报了当时的情况,和王主任的说法不同的是蒋明辉对梁平大加赞赏,尽管两人说的有不小出入,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处理这件事上梁平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和担当。

  滩里乡三十二个村庄,基本都在黄河滩区,最大的特点是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当时他从县委研究室主任调到滩里乡任党委书记的时,县委书记给他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解决滩区群众的温饱。二是保证稳定和安全。这几年尽管自己是禅精竭虑,战战兢兢,力比别人出的多,心比别人操的多,群众的温饱只能是勉强应付,至于脱贫致富那是遥遥无期,没看到任何的希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安全和稳定方面没有出现差错。

  他一直认为滩里乡之所以没有大的改变,关键是村里的干部年龄大,思想保守,缺乏闯劲。

  他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调整,权力就像是那秤杆上的秤砣,可以向里偏一点,当然也可以向外偏一点,大差不差不会失去平衡就可以了,但是这一里一外,就可能会决定几个村干部的命运。

  几个村的干部他早就有撤换的想法,这些人尽管毛病不少,充其量不过是小错误不断,大错不犯,又不到换届的时候,不好动,真怕一动会打破稳定的局面,真是那样才两手抓瞎。今年下半年要进行两委换届,他还是决心利用换届,选一些有担当、有能力、敢拼、敢闯的年轻人担任书记,把滩里乡这潭死水搅活。现在出现了一个梁平,郑向锋记在了心里。他很想见见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年轻人。

  “老蒋,你能把梁平叫来?”

  “不好意思郑书记,梁平已经不在这里干了。”

  这个结果倒是出乎郑向锋的意料:“是因为黄涯闹事的原因?”

  “这的倒不是,在黄涯闹事以前他就提出不在这里干了。本来那天梁平是来结工钱的,刚好赶上罗庄的人来闹事。”两名会说的是实情。

  “他没告诉你要去干什么吗?”

  “好像是考察什么项目。”所谓考察项目之说完全是梁明辉杜撰的,从郑书记的谈吐和表情看的出郑书记对梁平的看重,凭自己和梁平的关系,他希望梁平发达或是被重用,不论哪种情况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丁点的不利。

  这几年郑书记没少出去考察项目、招商引资活动,结果一事无成。他现在给郑向峰说梁平考察项目也是投其所好,给梁平加分。

  果然,听到梁平去考察项目,郑书记告诉王主任关注这件事情,等梁平回来别忘提醒自己。

  郑书记走的时候叮嘱蒋明辉不要因为黄涯村的事情影响生产,并说砖厂毕竟是滩里乡唯一的一处企业,乡里会全力支持砖厂工作云云。

  离开专场,王主任问郑书记是不是回乡里,郑书记说去黄涯。

  对郑书记去黄涯王主任很是不解。开始的时候,王主任和蒋明辉接触不是很多,对蒋明辉的认知都是通过别人言谈获得的。平时乡里的个别干部和部分村里的头头没少说蒋明辉的坏话,什么目中无人,自高自大,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好的印象,一致偶尔接到蒋明辉的电话,也是态度生硬,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越是这样,蒋明辉和他交流沟通越少,来电话不是找书记就是找乡长,好像在他的眼里就只有书记和乡长。今天听了蒋厂长的诉苦才知道事情的真正起因,知道砖厂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黄涯村的支部书记罗二饼。

  郑书记也看出王主任的不快:“你也知道罗二饼本来就是一个霸道书记,这次事件让他丢足了面子,你认为他就那么容易认栽。说不定他现在又在想什么坏点子。只有让他知道事件的厉害,才能彻底的化解矛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