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翰林风月三千首(1 / 2)

加入书签

“曾巩成为欧阳修的门生后,由于太过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就把王安石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欧阳修和王安石也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尽管王安石比欧阳修小了十四岁,但欧阳修夸起王安石来,是一点都不含糊。

  他给王安石写了一首《赠王介甫》,夸夸一顿乱吹,称赞其写文堪比韩愈,写诗堪比李白。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

  李白的诗写尽风花雪月,如清风明月般流传至今,一生所写诗篇不下于三千首。

  韩愈的文章卓尔不群,流传后世已有二百多年。

  我欧阳修虽然老了,但年老心不老,壮志雄心依然还在,不过和年轻人是无法相比了。

  以你王介甫现在像李白、韩愈的才华,后来的人谁能与您一较高低?

  豪门贵族,终日只知贪图享乐,徘徊于歌舞宴饮,腐化堕落者居多,很少有如你这般关心国家命运和时局态势的年轻人了。

  绿绮古琴没有了司马相如的精彩演绎,就会落满尘埃,只有我们不与世浮沉,依然忧国忧民,才能把好的古法宣扬天下。

  很早就听说介甫您德才兼备的大名,可惜缘悭一面,今日我们有幸相聚,何不留下来把酒详谈呢?

  李白曾官居翰林学士,韩愈曾做吏部侍郎,这里都是借指的意思,当然,在诗中欧阳修也不忘带上自己一起夸,属实是把流量这块给玩明白了。

  王安石也礼尚往来,回赠给欧阳修《奉酬永叔见赠》。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我想要传扬孔孟道义的雄心还在,但勤勉学习写文章却感到力不从心。

  将来如果能窥探到孟子道义的精髓所在,就心满意足了,我终生又怎敢奢望在写作方面超过韩公?

  我跟随在您的诸位学生后面恭敬地前来拜访您,您匆忙出门来迎接,以至于错把鞋子都穿反。

  能得到您高度重视与褒奖,我惶恐不安,只怕以后因此而浪得虚名,您赠给我的诗篇及崇高评价,我又岂敢坦然承当……

  二人在文学上都非常肯定和赏识对方的才华,可谓互相敬仰,也就此结下了深厚情分。”

  部分听众听到这里,眉头又皱起来了。

  欧阳修是什么人啊?他可是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般每个朝代都是文坛大佬级别人物,才能坐到这个位置。

  王安石是什么人啊?二十二岁的年轻进士,从小过目不忘的少年天才。

  这两位人物互相吹捧的时候,使用什么案例?

  李白!

  韩愈!

  要知道这种写文章的互相吹捧,本质上和酒桌上的醉话差不多,都是带点夸张成分的。

  不然容易得罪人。

  比如,你在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想要恭维客户一句,刚好客户姓马,你开口说:

  我觉得您和马爸爸的眼界也差不多,看问题都那么长远深刻,将来肯定会跟马爸爸一样不把钱放在心上!

  人家客户明知道你是在吹牛逼,但也不会太过介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