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考校(1 / 1)

加入书签

张恪跟随周通来到一座小院。进门后,却见一个老人家正指挥着几个童子从屋内往院子里搬书,晒书。跟着周通小心翼翼的绕过书海,行至老人身前。周通恭谨的向老人介绍道:"爷爷,这位就是二叔收的弟子,张恪张敬之。"

  张恪躬身行礼道:"小子张恪拜见周太师。"因为不知道如何称呼合适,便只好先称呼他的荣衔,以示尊敬。

  老人笑着摆了摆手,道:"我已是致仕多年,垂垂老矣,就不要再称太师了,你就和通儿一般称呼就好了。"

  "是,周爷爷。"

  "嗯。呵呵,其实敬之的情况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你写的几首诗词我也都看过。不过,最让老朽欣赏的,还是你在黑龙城做下的事情。这些年来,狼族屡次犯境,觊觎我朝之心,愈加猖獗,一味对其退让,实不可取。你能面对面直斥狼王,这一点,我是认可的。"

  张恪躬身谦逊道:"当日也是小子年少轻狂了。只是那狼王,嚣张跋扈,对欲灭我人族之意,毫无掩饰,令人愤慨。我人朝虽是礼仪之邦,但终究不可在敌人面前,失去最起码的血性,否则只会令狼族更加猖狂无忌。正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周太公赞道:"好一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哈哈哈,子兴收了个好学生啊。通儿,去里屋搬把椅子来,我要与敬之好好聊聊。"

  周通连忙进屋,搬了把椅子出来,扶着周太公坐下。至于他们俩,在爷爷面前,哪有他们坐的份儿。

  周太公坐下后,看着张恪笑道:"敬之的老师,无论为官之道,还是为师之道,都只算中人之资。却没想到,敬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有勇有谋,智计百出,见解深刻。看来,劣竹还是可以出好笋的嘛!"

  张恪和周通互望一眼,不敢吭声:您老人家,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可不敢接这茬。俩人也只能干笑不语。

  好在,周太公也不再聊这事,转而道:"狼族千年以来,一直便是我人朝大敌。为了防御北方威胁,我朝每年都要花费巨量的银钱和军力。可是,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历朝历代都有人想尽办法想要彻底改变这个局面,然而周而复始,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敬之对此,可有良策?"

  张恪闻言,愣了一下。本来以为周太公见自己,不过聊聊天气,唠唠家常而已。哪想到,老人家问了这么大的一个题目。您老人家也说,这个问题千年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我能有什么办法。但老人家既然问了,又不可不答。想了想后,张恪道:"小子倒不敢说有什么良策。但依我看来:国之政,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内忧和外患。若我族内部始终能励精图治,团结一心,不断进步,即便有外敌环伺,我们又有何惧。至于外患,周爷爷所虑者,狼族也。之前小子在北方游历过。倒是发现了一些事儿,例如:狼族在北境,实实是不得民心的,不仅和虎族等大族不和,其他小族也对其多有不满,这就是可供利用之处;狼族四处侵略他族,大肆兴兵,用兵不重道,不重民,不走正道,就失去了正义性,失道则寡助也;这些因素若能善加利用,将其转化,成为狼族内忧,彼消则我涨。至于具体到战场上,小子上过战场,我以为我人族与狼族相比,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我们擅长制作器械上。我们应当在不断改良,升级对敌兵器上不断下功夫。我人族民间藏龙卧虎,当以政策调动,以利驱动,让能工巧匠发挥才智和奇思妙想,不断制作出更为精良有效的对敌利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不增加兵力的情况下,也能借助精良的器械,增强普通兵士的战斗力。总结而言:强大自身,固守而立不败之地;上兵代谋,其次伐交,在北境造势,团结其他的族群,孤立狼族,削弱其势,势弱则可攻;伐兵攻之,善用我方优点,制造最好的兵器,则必胜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打仗说到底,还是看谁准备的更多更充分,与其担心对方的威胁,不若自己做好准备,无恃敌之不来不攻,而恃己之无所待也。"

  张恪所言,虽是泛泛而谈,然而周太公却听得不住点头。其实,人朝在应对北方威胁时,总体策略上还是以防御为主,是被动的,每年为此花费的资金人力颇为巨大。而张恪所言,乃是在立足防守下,也寻求进攻。可进攻不是硬攻,如张恪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要尽量造势,削弱对方,力求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结果。这是比之前以防守为主的战略思想更进一步的指导思路。然而,这是战略思想的改变,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都是不容易做到的。毕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而,虽然认同张恪所言,然而周太公并不对此说什么,不说他如今只是赋闲在家,就算他还是朝堂部首,想要改变持续了多年的固有国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主要还是为了考校一下周勃的这个学生。如今看来,张恪虽然年纪尚轻,但对边境之事,必然是有过深度思考,而且并非闭门造车,想当然之言,而是结合了他在边境所见所闻,思之所得的,这就很了不起了。

  周太公叹了口气,道:"敬之与明达年龄相仿,然而所思所想,比这个臭小子可是强太多了。也不怪,子兴对你如此看重。"

  张恪闻言,心忖道:这老人家,又说了句让人接不了的话。只是您就这么当面贬低自家儿孙,来夸赞我,让我很为难啊。但也只好又是干笑不语。至于周通,想必已经习惯了爷爷的说话行事,倒是没有什么表情,想来应该是习惯了。

  在了解到,皇帝已经授予张恪"尚书郎"之职后,周太公便也稍稍指点了他几句,勉励了一番。俄则,又想起一事,道:"敬之刚才说,我朝要努力提升制械之术。正好,过几日,我欲往唐家拜访,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同去啊?"

  "周爷爷,说的是那个唐家?"

  "嗯,正是那个唐家。"

  "对唐家,小子自是心慕已久,若有机会,自然要去拜访一下的。"

  "呵呵,那好,到时,我让明达去接你。"

  张恪点头致谢。人朝制械大家,唐家,确实值得去拜访一下。不知这个能绵延千年的家族,又是怎样的一番面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