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李恪(2 / 2)

加入书签

  “这孩子,难得看到他会失态的时候!”李世民笑着自言自语道,平时的李恪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今天难得能看到他如此激动。

  李恪也不知道怎么劝说的杨妃,最后还是哭着同意了李恪的求学。

  夜晚,李世民和皇后相拥躺在床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李恪身上,李世民脱口就说:“也不知道恪儿是真心去求学还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朕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相比李世民,皇后与皇子们的接触更多,更了解他们的想法,稍稍想了会就笑着对李世民说道:“其实,恪儿才是皇子中最聪明的那一个,本宫应该是明白了恪儿的想法了。”

  “哦?说来听听,朕好奇的很呢!”

  “还不是高明和青雀的事,恪儿只是想保护自己,不想掺和进去罢了。本宫得到消息,有很多人已经找上了恪儿,想把恪儿也拉下水!”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也不生气,在看过李渊的那封信后,气也气完了,只是好奇的问:“都有谁上门了?”

  “还能有谁,前朝老臣和世家。”

  “果然又是这些老鼠屎!”

  “恪儿想明哲保身,高明只是到大华签约,时间最多也就个把月。恪儿留在那,至少要几年的时间,相信这么久,那些会把他忘了,寻找其他目标。”

  长孙皇后不愧为历史记载中的贤后,她的猜测完全正确,李恪正是因为不想参入皇位斗争选择远遁大华。

  李世民的所有皇子中相对来说,李宽对李恪好感是最多的,也是最可惜的。

  李恪,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

  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册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永徽元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神龙元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历史对李恪的记载是英武果敢,能力是顶尖的,李承乾幼时可以长大后被李世民‘教育’成非常平庸,李泰学问很好但性格自大狂傲小肚鸡肠,李治功是有的但却把大唐拱手相让,其他那些纨绔皇子就更不用说。所以对李恪最后被陷害致死,李宽感到非常惋惜。

  可李恪就坏在前朝血脉,李恪对自己的认知也非常清楚,绝对不可能坐上那个位子,那些找上门的人只是想找一个炮灰,引起皇子争斗让皇室不得安宁,他们才有机会获得好处。

  当得知大华大学招生,他就明白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唯一能摆脱皇位旋涡的机会,所以才苦苦恳求李世民,并且杨妃那边,李恪也将自己真正的想法全盘托出,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的杨妃,也只能忍受分离之苦同意了李恪的请求。

  “那无垢的意思是,朕得同意了?”

  “恩,恪儿性情和蔼能力出众,相信他能在大学真正的学到有用的学识,一定会回馈大唐的。不过,这个时间应该会非常久!”

  “什么意思?”李世民不明白皇后为什么这说。

  “唉……恪儿此去主要是为了躲避太子之争,所以在皇上你退位太子登基前,他是不会回来的。皇上您现在正是壮年,太子想要登基那需要非常久。所以,除非什么关系到他的重大情况,就算是放假他都不会回大唐了。”

  李世民点点头,语气有些愧疚的说到:“说到底都是朕没用,无法铲除世家那些败类,要不然朕的皇子就不会被他们蒙蔽了,恪儿也不用离开他的母妃。”

  皇后赶紧摇头,抚摸着李世民的脸颊,肯定的说道:“这不怪皇上!世家盘踞已久,掌握了大唐的学识,把控了官场。皇上接手时就是这样一盘烂摊子,任谁也没办法一次性解决掉他们。等他们反击时,大唐朝廷就会直接瘫痪。”

  “是啊!”李世民感叹道:“静闲说的很明白了,大唐想要追上大华,那只有除掉世家才有可能。除掉世家的最基本条件,是大唐有足够的寒门学子,与世家没有关系的寒门学子,才能对世家动手。但世家不是蠢人,不会放任大唐肆意培养学子的,他们会用任何的借口和手段阻止。”

  “皇上!”皇后突然想了个办法,激动的坐起身子,认真的对李世民说道:“我们是不是能让大华帮忙培养学子?特别是大华培养学子的专业性,我们需要基础官员,就让他们帮忙培养基础官员需要的学识。”

  “对!朕是昏了头,怎么没想到!”皇后的提醒让李世民也兴奋了,他想起来了,大华中学是有培训基层官员的专业,只是专业的名字让自己看的迷糊,叫基层行政管理。

  他们不学四书五经遣词作画,只教导如何管理百姓,如何提高百姓的收入,如何安排农时等等,一切都关乎民生。不像大唐,学堂教授的那些考上了名次,安排做官后还得自己摸索。真正想当好官的人,需要在地方摸爬滚打数十年才能弄懂如何做好官,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是真心做官,只想为自己捞好处,最终都成了贪官昏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