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磨砺兵马(1 / 2)

加入书签

三月初一,天晴。

  京城的年节喜庆已渐渐消散,各司衙门开始忙碌,特别是前两天辽东的奏报传来,兵部和户部等重要部门人潮涌动,官员们来来往往,面色严肃。尽管去年的“宁锦大捷”让全国欢腾,但明朝在建州女真的手上吃过太多苦头,没人敢对女真的猛烈攻势抱有过分乐观。特别是在天子即位后,召回许多能臣干吏,却忽略了前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尽管因天子整顿京营,惩处权贵的强硬手段,无人敢公开抱怨,私下里却议论纷纷。特别是日前,辽东的紧急军情传到京城,要求恢复袁崇焕职务的声音突然增多,似乎无人相信天子亲自任命的毕自肃能替代袁崇焕,守护危如累卵的辽东。

  ...

  ...

  乾清宫的暖阁中,兵部尚书王在晋满脸疲惫,旁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忧心忡忡,三位阁臣则紧锁眉头,气氛凝重。短暂的沉默后,朱由检在文案后轻咳一声,打破了这压抑的寂静,转头问身边的司礼监秉笔:“马世龙还在路上吗?”王安此刻的紧张程度甚至超过了天子刚即位决定对付权贵时。

  毕竟,无论怎么看,辽东的女真都比京城那些“狐假虎威”的权贵更为凶猛。特别是根据辽东巡抚毕自肃的报告,一直与大金友好的多罗特部已被大金吞并,朝廷在辽东再无盟友。“禀陛下,根据东厂和锦衣卫的情报,马将军已过陕西,进入河南境内,不久就能抵达京城。”

  马世龙,陕西宁夏卫人,凭世袭武举考中,曾任宣府游击,三屯营总兵官等职。天启二年,帝师孙承宗镇守辽东时,命马世龙同行,担任山海关总兵,屡立战功。孙承宗回京后,也没忘记这位得力助手,向朱由检上奏,请求一同召回京城。“嗯...”闻言,文案后的朱由检露出满意的神色,微微点头。

  宁夏卫距离京城超过三千余里,考虑到传达旨意的锦衣卫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马世龙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抵达河南境内,实属神速。从这一点,足以看出这位历史留名的武将是如何的"尽职尽责"。短暂的沉默后,朱由检接着问:“登莱镇的袁卿有何说法,是否已经与东江的毛文龙取得了联系?”

  这话一出,原本闭目养神的几位朝臣也纷纷睁开眼睛,脸上带着期待的神色。与孤军奋战的马世龙相比,握有重兵的东江军统帅毛文龙对辽东局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立场,将直接影响到即将爆发的辽东战局的走向。

  “回陛下,袁大人近几日没有新的书信送到京城……”或许是想到了什么不祥之事,王承恩的声音略带颤抖,同时不安地望向身旁的天子。

  “毛文龙放肆!”这话刚落,未等案牍后的天子回应,只见身着红袍的刘鸿训猛然站起,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满是愤怒,对着皮岛的方向咆哮。尽管年事已高,老人的声音仍饱满有力,震得在场众人的耳朵都有些刺痛。

  “阁老息怒,毛文龙的脾性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见到刘鸿训怒不可遏,案牍后的朱由检露出无奈之色,连忙示意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前去安抚。

  暖阁中的众人,刘鸿训年纪最大,最近又身心疲惫,如此激动之下,可别气坏了身体。自天启五年起,握有重兵的毛文龙就开始“出工不出力”,多次按兵不动,错失良机。特别是在去年正月,女真大汗皇太极派二贝勒阿敏为先锋攻打朝鲜,关键时刻,毛文龙依旧按兵不动,任凭朝鲜遭受女真的铁骑蹂躏。不足一个月,朝鲜首都就被女真人攻破,朝廷在辽东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