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京城反响(下)(1 / 2)

加入书签

都是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练能臣,仅仅几个呼吸之间,像刘鸿训这类从未涉足武道的"文官"们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刚才言语间的潜在危机,脸色纷纷为之剧变。

  即便云南地处大明边疆,交通不便,距朝庭中枢足有四千里之遥,但这群人多少都曾耳闻当代黔国公沐启元的一些"传闻轶事"。

  与他早逝、曾在云贵川三地威震三十载的父亲及祖父不同,这位当代黔国公沐启元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纨绔修士"。不久前,新任云南巡查使谢存仁赴任之时,沐启元竟因琐碎小事,唆使其家奴用法宝轰击云南官署。

  无论在何处,沐启元的行为无疑是触犯了"叛逆"的大忌。然而,鉴于黔国公府已镇守云南二百余年,并且沐启元膝下幼子尚年幼,一旦治沐启元以罪,黔国公府将会陷入无人接替的困境,大明中枢只能对此视而不见,对其荒唐之举仅仅是象征性地罚没了一些修炼资源。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尊者大人,土司不可轻易调动,还请三思啊。"  就在这殿中气氛略显紧张之际,兵部尚书王在晋适时起身,站在了先前相互心存芥蒂的孙承源一边。

  毕竟,当年永宁土司奢氏就是在播州灵境之战中趁势崛起,这样的前车之鉴仍然记忆犹新,朝廷实在不敢掉以轻心。更何况,如今贵州虽局势不明朗,但四川地区的情况却已有明显好转,实无需冒险采取"借刀杀人"之策。

  既然如此,何须启用土司这一把双刃剑?

  "毕尚书,国库的修炼资源还充足吗?"

  看到主管全国兵马大权的兵部尚书也否决了动用土司兵力的想法,内阁首辅李国普便自然而然地将视线转向了背后的户部尚书。

  大明之所以考虑征召地方土司参与平乱,除了解决道路遥远、交通不便的问题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无需承担这些土司所需的修炼资源与物资供应......

  既然无法调动修炼地的土司力量进入巴蜀镇压妖邪叛乱,那平定此乱的重任便落在了修炼军兵的肩上,而朝廷也必须持续承受灵石与物资如江水般流逝带来的巨大压力。

  只是,如今的天宝仙库,还能支撑多久呢?

  "朕的紫金仙藏尚存些许灵石..."

  未等面色凝重的财政殿首座发言,案牍之后的玉皇便主动开口,使得面前的朝臣们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色。这些身为朱元璋亲手挑选,肩负重任的核心臣子,不但未能妥善解决问题,反而还需依靠玉皇不断地动用“私人储藏”的灵石,实属让他们面露惭愧。

  "成都蜀王府那边的情况如何,是否已将修炼资源送达前线修士的手中?"

  仿佛忽然想起一事,朱元璋转移视线,满含期待地看着一旁默不作声的司礼监首席执笔太监以及他背后的御马监提督太监曹化淳。

  咕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