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复兴之兆(2 / 2)

加入书签

  原来,辽东前线的六百里急报早在昨日就送抵京城,辽东巡抚毕自肃在军报中奏明,女真大汗皇太极遣使来访,欲商议“和平”之事。

  虽然青年深知皇太极所谓的“和平”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手段,但他还是指示通政司连夜将这份军报刻印并公之于众。

  大明的百姓们早已压抑良久,此刻他们急需一则提振士气的消息来宣泄情绪,即便这消息稍有过誉。

  "公子,我们在此逗留许久,眼看即将用午时餐食,是否该返回了?"

  犹豫良久,一名看似修为与青年人相仿的“侍卫”终于鼓起勇气,硬着头皮,谨慎地向前迈进一步,低声开口道。

  此言一出,站在青年背后的数名“随扈”纷纷如卸重负般舒了一口气,并默契地点点头。

  “不必慌张。”

  青年轻轻挥手示意,非但没有立刻转身离去,反而朝着一家酒馆走去。循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说书人正在酒馆门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修士和凡人听众。

  见到这一幕,“侍卫”先是愕然,紧接着便急忙向身后的“随扈”递了一个眼神。

  瞬间,街道两旁的坊市内走出几位身穿黑衣的壮汉,他们走在青年前方,迅速抵达酒馆前,将青年稳稳地护卫在中央。

  “吾皇万岁,在上!先是镇压勋贵叛逆,继而铲除勾结妖邪的晋商巨擘,再到近日荡平祸患大明多年的叛军势力,足以堪称复兴之君矣!”

  “确实如此,陛下虽仅有十七载春秋,却已显祖宗遗风,坐镇庙堂之内,决胜疆场之外……”

  “我听说西南战事能够顺利解决,全赖吾皇事先布下的诸多妙计,不论是屡立战功的贵州仙吏,还是紧急召回任职的四川仙巡,这一切成就都出自陛下的英明决策……”

  随着话题愈发热烈,聚集在附近的修士与平民更是情绪激昂,甚至有人手舞足蹈地加入讨论。

  “确实没错,现今建州女真遣使者前来朝见,想来那些鞑靼也嚣张不了多久了。”

  “说的是啊,倘若哪一日能把边关之外的蒙古鞑靼一并收服,那才叫一个痛快……”

  提及辽东战事与蒙古鞑靼的问题,现场民众的热情瞬间高涨起来,连青年都不禁默默点头表示赞同。

  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青年转头问向身旁的侍卫:“听说蒙古大汗也有意议和?”

  “杨将军确有上奏此事……”

  看到四周人群激动的模样,侍卫的脸色略显尴尬,他并未直接回答,只是略微点头示意。

  这般关乎国事的消息尚未在宫廷内部商讨出个章程,民间已然流传得沸沸扬扬,果真是紫禁城再严密也挡不住消息泄露。

  “此乃吉兆,明日便请几位内阁真人一同深入研讨。”

  出乎侍卫预料的是,青年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满之情,反而是满脸欣慰地点了点头。

  天启年间,朝廷与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之间相互利用,各自暗中较量,结果却被崛起的建州女真渔翁得利。然而,趁着刚刚平定西南战事的有利时机,正好可以与蒙古鞑靼筹划一番,绝不能让建州女真势力再次坐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