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孙传庭(1 / 2)

加入书签

两天后,或许是受到京城日益喧闹的"舆论"压力,紫禁城的天子终于做出回应,颁布了诏书。

  召回在天启年间被罢免职务的詹事府少詹事钱龙锡,恢复其原有职位。

  消息一出,京城顿时哗然。有人对天子的"软弱"感到失望,一些好事的百姓甚至拿先帝即位时的例子暗讽天子识人不清。

  当然,许多东林官员则欣喜若狂,京城中弥漫多日的"舆论"瞬间消散,仿佛从未发生过。

  按常理,像钱龙锡这样失意的老臣复职后应该去乾清宫暖阁谢恩。但据说,这位东林大佬在乾清门等待许久,也没能见到天子。

  对于宫内外流传的"流言蜚语",深居宫中的天子有所耳闻,却无暇顾及。他的注意力全在前一天刚到京城的前任吏部郎中孙传庭身上。

  这位被誉为"大明脊梁"的历史名人,曾有人高度评价他"传庭死,而明亡"。

  每当想到这里,朱由检的呼吸就会加速,他对即将进行的奏对也更加期待。

  ...

  ...

  此刻,孙传庭在几个内侍的陪同下,步履蹒跚地走向内廷的乾清宫,脸上满是沉思,丝毫没有欣赏沿途皇宫美景的心情。

  他是山西代州人,因为祖先连续有人中举,在当地也算是个"世家大族"。他自己也在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

  由于殿试成绩优异,加上相貌堂堂,他的仕途起点很高,直接被外派为河南永城知县,随后又被调任为商丘知县。

  由于出身于"士族",孙传庭深知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治理地方,因此他上任初期便着力与当地豪门富商建立良好关系,在他们的协助下,成功整顿吏治,深受民众敬爱。

  由于政绩显着,加上在天启年间防御山东白莲教徐鸿儒的行动中有功,孙传庭被召回京城,晋升为吏部郎中,前程无可限量。

  然而,他性格刚直,不满当时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专权,于是愤而辞职。

  原本以为仕途就此终结,但几位自称"锦衣卫"的不请自来者,让孙传庭心中已熄灭的"雄心壮志"再次燃烧起来。

  即使此刻他正步入庄严的皇宫,即将与传说中的"中兴之主"单独奏对,孙传庭仍感到一丝荒谬。

  他虽辞官归乡,但并未与朝廷完全隔绝,清楚地知道天子在过去半年里的举措。

  无论是迫使贵族交出军权,还是调动军队稳定朝局,或是独自决策,布局辽镇,都显示出这位新天子的非凡之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