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殊途同归(2 / 2)
书院里的学子们若能了解更多他国之事,会更多他国语言,莫说别的,要有心者,在外听到有谍者,或许还能解燃眉之急,救百姓于危难。
他日若有能为官做宰者,也不会只拘泥于一角,或许有朝一日还能为大源献计献策,扭转如今劣势。
要是因为这一原因而错失了秦耘这一良师,不单将是我们云刹书院之痛,也是云刹学子之憾,更是大源子民之苦。
说到后来,岑夫子更是声泪俱下,悔恨不已,好像大源正处于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之时。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几个云刹书院的考教长,当初嫌弃秦献太小,没有收他进启蒙院,而错失了秦耘,才致大源陷入这等境地。
他们就是大源的千古罪人。
几个考教长听得全都不寒而栗,后背犹如被万千大源子民戳着脊梁骨。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同意先考教后再做决定是否收下秦献。
等真正见了他们二人后,考教长们又都同时同意破例收下了秦耘和秦献。
而且内心之中纷纷庆幸,幸好自己没有顽固不化,不然他们书院便真的错失了大好人才。
宋绒煊同样也注意到了这句话,才想起这话是昨日她和兄长宋绒冰在书房商量宋家子弟中,有哪些适龄的孩子,可以送去书院启蒙,又有哪些年孩子可以送去上学时,提到说起秦献被收到启蒙院里的例子。
还提起昨天听到的传闻,因为秦献在膳堂想贪食他人弃肉,被秦耘罚抄《农事春耕》十遍,连带罚了吴解三人的事情。
想来今日例行家训时,宋绒冰在祖宗牌位前拿此作为警训,教育了那些平日不思进取的子弟们。
估计是有哪个不服气的,想到了是她对兄长说的,便故意在绛儿面前说三道四了。
这在世家大族里面最是平常事,宋绒煊看到金漓的眼神,便知道她已然也是猜到了她如今的窘境。
她们二人,际遇虽有不同,但结果也都差不多,属于殊途同归,都是出嫁后回归娘家。
要说不同,便是一个有孩子,一个没有孩子。
幸好一个有兄长撑腰,一个有祖母维护。
可即便如此,也只有各自知道,自己在这个曾经的家里,自出嫁后再回来,会有什么样的处境。
两人对视一眼,像是都看出了彼此的艰难。
还好如今她们都是书院的夫子,有立身处世的本事,不至于更难堪。
两人相视一笑,金漓对着她笑到:“绛儿秋日之时确实也可以去启蒙院了,我听闻你也是自三岁时就开始教她认真读书了。
要我说,既然书院已经开了先例了,虽然秦献那孩子是天异禀赋,又有秦献教导,就算绛儿不如他聪明,但有你教习,自不会差哪里去。
等秋季考教时,肯定不会有问题的,现今若她有心去,若非只是一时兴起,不如也问问,说不定考教那边还真能通过。”
↑返回顶部↑